- 陈彻
飞泉的诗有成长。从早些年对世界的欣喜、对爱情的追索等充满青年热忱的气息,逐渐增加了更多思考、探索、愤怒和锐利的东西。个人风格逐渐凸显,尤其是对于“愤怒”的书写,现出了他强烈的个人风格。我认为的好诗,一定要对词语有更新的把握和运用,创造新的意向,这种创新在飞泉的诗里非常多:“这条光带抛过眼帘的立柱/将万物化为灰烬/倒悬的橄榄枝衔在一只鸽子嘴里/掠过迷雾的白色影子/在秋光的波澜里滑行”,读来口齿留香。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收到这份贵重的礼物,惊喜又开心,谢谢彻姐的鼓励和精彩评点。
- 廖令鹏
如此纯洁,如此神圣,如此温情,如此深邃,如此阔大,如此伟力——如此飞泉!
这组诗歌充满魅力,作者用灵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诗意的世界。光在罅隙中挣扎,河流在梦境中流淌,风雨在天地间肆虐。写作手法娴熟,象征、隐喻运用巧妙,赋予自然元素深刻的内涵。语言优美,节奏或缓或急,如音乐般动人。每一首诗都仿佛是作者心灵的倾诉,既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有对美好与希望的追寻。让读者在诗意的海洋中遨游,感悟人生,是一组极具感染力和思考价值的诗作。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如果黑暗成为永恒
光是有罪的——这是个反讽的命题。诗人语出不凡,几首诗遍布隐喻,含混,悖论,反讽。既是相互冲突排斥的矛盾体,又在诗歌里达到平衡。诗歌的意义在于这样的张力,揭示意象,营造意境。与其说读一首好诗,不如说是读出作品中这样的语言和意象。这些诗歌正是给予我这样的阅读体验,你得把心存进去,细读,细品。光,各种光,不带任何杂质的光,总是被诗人捕捉,或者说向往与守候之中。如此,生活也必将明媚。
飞泉老师的作品还是保持着他一如既往的风格,深奥、哲思、隐晦。对于隐晦,很多人定义为是难懂的,所以也是被忽视的,大家自然地把这个词的两种意思联系起来,认为他之所以不被人读是因为他难懂。对于诗人而言,这没错;有时,情况恰恰相反:诗人似乎难懂是因为他没被人读,因为读者不习惯读他的诗或其它任何诗。如果我们有阅读诗人作品的习惯,他们的晦涩就无关紧要了。
在一排作品的名字里找飞泉的诗,看到这个标题,我点了进来。果然,我是懂诗人江飞泉的,他的诗,冷静又冷酷,从来都是。他的诗里总是有无尽的暗喻,也许,于他来说,诗歌本身就是隐藏在内心深入的,甚至是铭刻于骨头里的感触。他对于生命,对于生活,对于环境,对于和平,对于战争,对于爱情……他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声音。也许身处黑暗,他又能勇敢地向光明出发。拾光者,是勇者。
“如果黑暗成为永恒/光是有罪的”。光看这句题记,就觉得很有力量,同时也指引了组诗的解读方式。在飞泉笔下,各种光闪烁明灭,既强又弱,既轻又重,既完整又破碎。但光本身是有生命的,无论它诞生何时、何处,它驱逐黑暗,照见狰狞,召唤天使,守护美好,“灭”而后已。这组诗自有其特殊的诞生背景,其中种种,可意会不可言说。作为读者,我们除了与诗人一样呼唤、赞美、保卫光明,还能做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守护那束光,即便那么微弱,即便被遮蔽。
一束光可以改变世界,在这里,有很多意境,都与光有关,我想黑暗的最大力量,就是容不得一点光亮,但凡有一束光,黑暗就不是黑暗,其实改进的力量都是从一点儿微光出发的,这就是微火,燎原之势起于星星之火。
谢谢松林哥留言。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