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飞泉
  • 7000
  • 9条
时光的珍藏VIII
  • 海选入围


赵静《浪人》

赵静的文字是值得逐句逐字阅读的,这是我读过她好几篇散文的感受——她依然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了。如果不看这篇散文,单从她与国焕的恩爱上看,我一定不会想到她承受过那些苦难,哪天和她同台她那样光彩照人。或许这是苦难生活的功劳?在无形中塑造了一个人的坚强,并会在后天给予些许平衡?如果是这样,上天还是公道的。本质上,我们都是浪人,肉体的或精神的,都在寻找心安处,这种漂泊的旅程是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安静美好。而最终必能找到人生的幸福旅程。我们从作者文中看到了感恩和柔软,或许是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或许是历经苦难后的怜悯之心,这让读者动容。
又,看到结尾我不禁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打动,文末的蜜蜂和勒杜鹃,多美的景象啊,似乎是一种期盼,抑或是憧憬。中间插叙两段她和陈末的情谊也令人动容。陈末在颁奖礼上见过一二次,是文静而优雅的女孩,我们亦知她漂泊深圳十三载,也在文学中获得温暖和力量。本质上我们都一样,都是旅人,都是浪人,都是过客。而我们也是如此幸运,能从匆匆步履中觅得人生的细微美好,并能将它传递给他人,这种旅程是值得的。文中那对老夫妻并非个例,他们衣衫褴褛、无家可归、无枝可依,难道这只是“个体”自身的问题吗?对于浪人的呵护和温情哪去了呢?尽管我们微不足道,但文字的力量依旧能唤醒我们对真情的向往,并沉浸其中。


薛丽娜《迟楠的婚礼》
这篇比木子更好读,也更加饱满,虽然只是截取人生的片段,婚礼来蔓延开写,但其间穿插的父母那一代人似是而非的感情,暗线中蕾丝边情感以及未婚夫的身世简历,似乎勾勒出了迟楠可以看到的悲情的一生。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婚,为了父母的旨意,这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两性关系中的灰天鹅。这样的婚姻能够幸福?这样的感情能够稳固?这样的人生能够圆满?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迟楠之所以会有这种性格,很可能与父亲的缺位有关,一位重男轻女到极点的不负责任的父亲对儿女的伤害是巨大的,也是不可饶恕的。而这种伤害极可能是牺牲儿女的幸福为代价,而自己依然以为生活在虚构的完满幸福当中,这一点极具反讽。李银河在两性关系中曾经说过,没有感情根基的婚姻如同没有阳光的坟墓,我们不能肯定迟楠的婚姻是否有光,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终其一生都是痴缠的、怨恨的、不甘的,并且只能顺从别人的意志地走完一生。可谓悲剧。


杨腾辉《关于坪山的一组诗歌》
坪山,在大龙岗时代就对它很熟悉了,聚龙山,坑梓大道,坪山湿地公园,都去过,赏过,还登上聚龙山顶,眺望落日,观赏繁花,书写诗篇。一去经年,有好几年没在踏足坪山,内心满是思念。此次,看到作者贴出一组坪山的诗歌,就当又回到那时的美好时光。那时聚龙山上的那座巨鼎好像有龙的纹饰,华丽壮观,被认为是镇山之宝。而坑梓大道当时再扩建之中,尘土飞扬,我们都说未来是一片恢弘远景。作者通篇采用白描的手法,文字朴实,但情感真挚,看得出是居住在此比较久的沉淀才具有的感情。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湖一景,都成为笔下的珠玑闪烁,我不认为诗句是粗糙的,只是它通过质朴的外向抵达情感的内在,
最终形成内外兼修的统一,有时,诗句并不需要如珍珠一样金句联翩,只要将情感融入,纯朴、通透、感人即可。与作者共勉。


平凡《入深圳记—我在深圳浴火重生》
这是一部令人振奋也让人感动的城市奋斗史书,真替作者感到高兴,同时也为他点个大大的赞。能够远离舒服区选择来竞争激烈的深圳打拼已经让人佩服,而在短短几年的奋斗生涯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淋漓畅快,让人赞赏不已。尤其获得政府资助的清华高级工商管理课程,并不是所有人能做到,让我想到同样的2008年辞职考MBA的往事,尽管目前还没得到有效用途,但我也是无怨无悔。作者笔下的“任一职爱一职学一职,始终坚持学习“的精神让人振奋,有着巨大的激励价值,而且那种百折不挠,持续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学习,无论在工作、生活和写作中,都是一次精神淋浴,更将指引迷茫的年轻人奋勇走出人生雾霾,走向更好的人生。化茧成蝶有痛感,但浴火重生后,将收获最好的人生馈赠,作者显然得到了。


憩园《避雨的人》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这组。咖啡馆的上帝那组颇有点形而上的东西,而这组避雨的人仿佛更富有生活气息。作者换了个场所,笔下的句子似乎也有所改观,更加注重生活场的应用,闪躲腾挪间,工地的雨、操场的雨、节日的雨、父子间的雨、诗歌里的雨,繁杂呈献,兑现的是移步异景的哲思,折射的是身在异乡的惆怅与希冀。雨中的酸涩和憧憬混为一起,构筑了生活的诗意,也预示着未来的复杂。从深圳到上海,诗人的心却未变,从喧嚣的势场抵达心灵的宁静,我感觉作者做到了。于是我们似乎看到一些形式的变化,譬如三句一组,形成颇有形式美的句式,让人想到狄兰托马斯或里尔克某些诗篇。而满篇的诗意依然是酣畅的,语句也是凌厉的,它直抵内心的丰盈,似乎暗示,即便生活场景再破败不堪,生活历程再艰辛难测,诗意依然是诗人内心最本质的选择。


无香《为一座城市里的一些事物写点什么》
如果我看到这个题目,我会怎么写?这真是个挑战性的难题。但无香用她空灵、唯美的女性特有的笔触,选择深圳比较有代表性的笔架山、凤凰山、版画村、盐田图书馆,似乎涉及到几个区,也算是深圳的微缩图鉴了。每一个关键词下衍生出,或延伸出三个小片段,让我想到诗人北岛在评价特朗斯特罗姆时用的“创造性的诗意”这个词。在每个片段下,词语和词语之间的碰撞似乎带有丝绸般柔滑的质感,它不是那种玉石相击的铿锵,也不是那种带刺的蔷薇,而是蓝天白云霓虹云霞、星星海洋树木花朵,这些世间寻常都成了作者笔下的诗意,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城市钢铁丛林和高压工作的之外的柔软与美好。这似乎也是这座城市缺失的,而无香显然是对生活抱有美好想象和憧憬的人,这会让我们最终明白,有着童真与美好的人终究会被生活与岁月温柔相待。


薛丽娜《木子的心事》

这篇小说堪称是一个女人的血泪史,让我想到柔石的《为了奴隶的母亲》,木子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当今很多女性的集结。我在想,这样的范例普遍吗?细想一下,还真不少,只是没有这么极端。中国女性,尤其农村妇女,承担的似乎就是生儿育女的任务,甚至退化为生育工具,什么诗意、美容、花朵、生日、白月光、蓝宝石,不存在的,全然与这些无关,有的只是黄脸、黑眼圈、孩子尿布、做饭炒菜、辅导孩子,甚至面临婆媳不睦、丈夫出轨、孩子叛逆——一个人有多少年可以荒废?而有多少女性能够真正捍卫男权社会中的自己的权益,当那些大老爷们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巨婴嗷嗷待哺时,死的心都有吧?低到卑微的人生不是好的人生,而很多人只能接受这样的人生。溯源却发现,端倪早有,卑微的身世和十分朴素的外表,也许都是悲剧的根源。不过年代性需要再考证一下,如果她现年55岁,来深圳22岁,大概是是86年,那时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理应不该如此平庸,但瑕不掩瑜。另外丽娜特有的女性细腻让细节添彩。


郁小尘《入深圳记:有梦真好》
郁小尘每年都会奉献若干质量颇高的非虚构或者小说,觉得文字里有种干净纯粹的东西,很漂亮。这篇非虚构在“入深圳记”的主题之下,写了与这座城市的情感交汇,兜兜转转中窥见这座城市最美好的一面,即便在艰辛的跋涉中,也能让读者看到作者笔下的良善与积极。作者着力阐述着这座城市带来的真善美,怀揣梦想、艰难找工、文字逆袭、出书发表,心灵开始越发丰盈、气质开始越发沉静、人生开始越发高扬。这是必然的历程,但看到作者的散文集出版流下泪水那段,我也想到第一本诗集出版激动的情形,恨不得让亲朋好友都知道自己出书了。有梦想的人注定不会太差,负重前行不过是期间的磨砺,但穿过迷雾和荆棘,就会发现,在这座竞争激烈又迷人的城市,所有的艰辛都是值得的,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馈的,所有的梦想都可能成真的——有梦真好!


黄书法《月光下的城市》
这是这几天让我惊喜的作品,也可能是生面孔,所以有着莫名的新鲜感。散文诗其实难写,且不论它的体裁还有待定论,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俨然成为一种蔚然大观的文学生态。单单它的文字和架构如果没有张力,要么会流于说教,要么会显得空洞无物,不然就是一大堆形容词堆砌,不及物的浮夸无法掩饰。作者展示的组章首先语言漂亮,没有那种华丽的形容词,但词语之间清雅文静,风韵十足;其次,寓情于景,将感悟融入眼前的生活片段,这就避免了苍白空洞的纯抒情,有了及物的托底,抒情就显得从容别致,如蛋糕的樱桃。再者,可能作者教师身份,字里行间有种恬淡安然的气息,在时光流驰中让我们窥见顺其自然的一面,这是深圳很罕见的气质,因为倍显珍贵迷人。不过就散文诗而言,文字如果更加精炼一点,更加灵动一点,也许会更好,毕竟它不是散文,更像诗歌。个人愚见而已。


黄书法《母亲的格言》
顺着作者的散文诗再看这篇散文,记住了“火要空心,人要虚心”这句话,似乎也成了格言式的至理名言,我记得我祖母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作者笔下的母亲质朴、谦卑、良善,是很多乡下母亲的集合体,她们身上有着我们日渐消退的珍贵品质,这是镌刻着某个年代特有的品质,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泯灭,反而会熠熠生辉。乡下的母亲没有太多华丽的言语和说教,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言传身教的朴素真情。而母亲在家庭的角色如此重要,将对子女的未来之路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我们要感谢每一位为子女付出一切的母亲,哪怕她不高大,不高贵,不风情万种,她依然是这世间最迷人的存在,也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称谓。而懂事的孩子终将从母亲的格言中受益。


吴小林《我的人生,我的梦》
认识小林兄也很多年了,每每看到他朋友圈发的作品发表或获奖消息,真心替他高兴。这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而且是很认真生活的人,这点跟林涛兄很像。从短短的文章看得出来,文学一直是小林兄对抗生活困难和人生挫折的武器,因为有了文学人生被点亮了,不再那么灰色黑暗,连别人看你的眼光都会不同。而文学带给我们的又不仅仅是虚无的荣誉或者几乎对生活没太多帮助的收入,更多的是对人生努力的犒赏和慰藉,这种慰藉会让人觉得认真地生活着,认真地写点东西,认真地向前,都是有价值的。还有一点值得敬佩,小林兄是个达观欢乐的人,这种心境也能助力他路途越走越远。祝福他。


刚恒勇《三指人生》
看下来,感觉更像非虚构,小说的味道淡了点,但作为邻家新人,也是值得鼓励的。任何迈出的第一步都是需要勇气的,作者首先做到了这点。文章是一段简单的创业励志故事,加了点爱情的佐料,人生沟沟坎坎,波波折折,似乎也就那么一回事,哪有那么多一蹴而就的人生,即便我们熟知的二马一任也是历经过谷底的。创业本身也需要勇气,何况是凭借一双三指的手,其间艰辛自然可知。而那段感情更像狗血剧,最终也没好结果,或许结尾暗示了万杰从头再来的勇气和决心,或许能为他带来一个贤内助,人生的轨迹得以改善。事实上,文中很多细节可以继续丰满,例如李婷打牌投资的情节,或许会是不错的纪实作品。作者加油。


陈志清《大城崛起》
志清做事依然认真踏实,如同他一如既往的文字,狮城留学经历或者马峦山实地考察,更有计划中的中亚东欧探寻之旅,为他点个赞。《大城崛起》这类大题材实际上不容易写,写好了就是厚重的人文大散。文中尽管只是选取一些片段,就将粤港澳大湾区的气质赫然纸上。详细的史实、数据、白描式的场景描写,个人化的生活体验,都看得出作者用了很大的心思。而且从行文看,似乎作者比较擅长这类文体的裁剪、收集、整合和构架,这也是文化大散文的必需。我们知道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和《千年一叹》都是大手笔,还有比尔波特的中华文化溯源系列,都是亲身体验,甚至历险,才换来详实的细节支撑,如临其境的现场感和个人哲理和思辨的结合。我相信有足够时间,这篇文章还可以更加丰盈,更加深入一些,毕竟粤港澳大湾区版图如此宏伟壮阔,太值得大书特书一番了。


茨平《捕蛇者说》
小说并不长,的确前面看得昏昏沉沉,但也不是没有任何价值,毕竟小说家写了,肯定有心机。里面也埋伏了一些索引,终于结尾亮了。感觉前面就是一个“三流”爱写小说的人**的故事,而结尾的那些新闻才是赤裸裸的现实。终于相信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但是,它一定不高于生活。生活的魔幻你无法想象,尤其在某些地方。结尾充满讽刺,好好的破烂不收,写什么小说,“走正道”才有出路,击打得我们写字的七零八落不堪一击。这让我想到楚桥的《刘知府夜访纳瓦西》,也是最后看似闲笔,把之前的故事重新回归现实,任意的胡编乱造似乎都可以从现实中找到对照,这种对照让人绝望,而我始终相信,再牛逼的小说家都写不出现实的荒诞与魔幻,但我们必须让更多人知道这种荒诞与魔幻,这才是写作者的价值。


太奇《入深记——我的深圳十二时辰》
看了这个题目,我不禁会心笑了。作为房地产广告的资深创意人,长安十二时辰出来后,一批地产项目立马跟上,自然也没有太多让人惊喜的地方。不过就诗歌而言,借用这个壳,有双刃剑效果。好的一面是紧跟时事,试图营造一天二十小时的全时态的生活场景或片段,利用蒙太奇剪切的形式将熟悉的生活细节通联贯穿,有其新鲜的一面;风险在于,这组诗有点过度渲染的嫌疑,广告化有些重,更像推介深圳二十小时生活圈的广告文案,尽管也有诗意,但总是感觉诗意不够,广告味偏重。还有一点就是每个切面的关联性,似乎没有交代清晰,但好在让自己的思绪浸透到片段中去,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形式美感。最后,想说的是,其实诗歌也需要创意的,作者有心了。


刘桃德《马峦山》
如果不是喜欢,不是热爱,不是身在其中,无法写出这种让人欣喜的文字。看来桃德对这类题材的作品很拿手,信手拈来,描摹细腻。一组取材马峦山的作品,满足了组诗的所有要求,主题聚焦不散,文字清新自然,感情丰沛高蹈。每个散点荟集,就成了珠玑。而情感始终是排首位的,这一组,恰悠悠然如临其境,怡怡情让人心向往之。如果细节的锤炼更精致些,那更容易超越命题的局限,读者也能更加深入主题。整体上,是一组非常不错的作品。


叶洱《从八卦岭出来》
自从《天鹅》之后我没有写长诗了,因为我知道写一首长诗要耗费多大的精力和能量,所以首先我要为叶洱兄点赞。用一首长诗写遍一个地方,要寄托怎样的深情,也许也只有作者心里清楚。对于八卦岭,我还是有点感情的,曾经频频光顾那边的食街,八卦岭堪称是中国菜系的微缩图,堪称深圳的“舌尖上的清明上河图”,而让我更有感情的是对那边的鹏基商务时空熟悉,曾经有朋友和客户都在那里上班,构筑了相对纯粹的创意空间。而对八卦岭更大的向往是因为那边有飞地书局,常常跑去参加活动,见到很多名家,这样一来,八卦岭又成了深圳文化的“飞地”,相对偏安一隅,不与CBD的繁华争宠,而是以自己独特魅力见证了城市变迁。很遗憾的是,八卦岭纳入了深圳旧改工程,有朝一日终究会泯灭在记忆中,但又如何,“从八卦岭出来,我情不自禁的回头一望 ”,或是对其最好的情感寄托。


段作文《空中花园》

四个人:男主、代驾、妻子、猫猫,还有个未出现的逃跑的**,似乎是个多余的人。三个地点:美国、新加坡、西藏,还有一个女配口中的台湾。几段支离破碎的感情,几个灰暗糟糕的人物,构筑了一个空中楼阁——空中花园太诗意了。老段从不写童话,从欧洲来电,补爷,夜壶,都是刺痛人心的现实。或者说世间本没有童话,为了对抗糟糕的肮脏的现实,创造了童话。所谓情感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任何人的切入如同进入后花园般自由。看似一些杂碎的情感背后,我似乎看到作者悲悯的一面,将女主名字叫猫猫,柔弱而善变的动物,符合女性。猫猫的离世与妻子和代驾去了西藏,似乎隐藏着某种救赎,实际上这种救赎甚至不名一文,如果想到逃离到美国享受纸迷金醉的**,生活的诗意就会如时间一样坍塌,薛定谔的猫终究没能逃脱被残杀的命运。


太奇《你是谁》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作者这组作品,完全是通过细节检索生活的悲欢离合,人生的喜怒哀乐,流浪汉、螺丝钉、玻璃杯、油锅里的螃蟹,都是微不足道的事物,对于这种,作者蕴藏的是内心的怜惜,悲悯情怀跃然纸上。对一些细节采用白描的手法构筑,已达到和主题吻合的意象输出。在不断进退取舍之间,达到诗意的平衡。诗句并不复杂,但呈现的空间感还是比较充分的,在句子和句子之间铺排出一种作者独特的情感:对微小事物的敏感,对弱者的疼惜,对生活本真的观照,对个体情境的营造,从而让这组作品有了不错的起点。建议,在文本容量上再丰富些,可能会更加强化主旨,也能让情感更加丰盈而立体些。


郑玄《来世新娘》
作者非常勤奋,发了很多组诗歌和散文。这一组从题材和架构上都算比较突出新颖,通过西藏风情题材的文字传达一种空灵、纯洁和诗意的陌生感,并将这种诗意提升到仓央嘉措式的的情绪中去,全诗中用的意象也颇让人耳目一新,散文诗式的句子如仙女的项链的裙裾般在西藏的风中飘逸。读完这组诗,仿佛听到仓央在冥冥中吟唱:转山转水转佛塔呀,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世我转山转水,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美好的爱情总是让人向往,也值得我们歌颂,更焕发出我们隐藏在内心的情思,而这种情思的最好表达就是写一首像这样的一组诗,愿天下没有艰难险阻,愿世间有情人终成眷属。


梁卫平《连升三级》
以为是小说,原来是作者的个体传记,某种莫名的诡异感就此弥漫全身。上一周,张旭发的那篇也是台企,一看到台企就浑身触电般紧张起来,因为有过短暂台企的经历,所以很不舒服,真的很不舒服。果真,貌似顺风顺水的工作一开始就隐藏危机,表面上是连升三级,实际上是步步危机,仿佛中国宫斗剧一样的剧情不可思议发生了。而情节的荒谬完全不像一个正常企业所能发生的一样,如果不是卫平兄我很熟悉,我真怀疑他在编故事。而且我也很奇怪,他为何老有这么多奇葩且有意思的经历。这样一个企业,是正常人都待不久,何况一个硬被提拔起来的人,结局可以预见,即便不被炒鱿鱼,自己也会炒公司鱿鱼。结局也很有喜感,一个内心黑暗的竞争者居然还假惺惺地说些客套话,最终也自食其果。现在问题来了,这样的企业还在吗?他是依靠什么坚持下来的,这种家族式管理和经营模式,难道不应该终结吗?


海舒《爱的形而上学》
海舒老师是诗歌高手,技艺相当醇熟。文字功底自不必多说,只是这组恰如《爱的形而上学》的题目,有点难于落笔点评。这是一组高度的哲理抒情诗的集结,高度浓缩了生活的诗意,将日常显而易见的片段幻化成高蹈的语言,使之有了宽泛的延展性和如毛边般影影绰绰的附着点,让诗意变得斑斓起伏,变化万端。每首诗都不算长,但那种隐忧和失落感,在诗歌的草灰蛇线中彰显高贵特质,我理解为是诗人自身的情绪引发的异变。这种异变并不突然,反而显得真诚而完整。如同捧着一粒粒饱满的麦穗,可以看到它的纹路和形状,这就足够了。爱、生活、寒冬都是形而上的,它隐藏在那里,静悄悄地闪烁,不为人所知。而敏感的诗人终究明白,一切都将归于虚幻,唯有爱是永恒的。


黄国焕《光明地理》
对光明不是很熟悉,但去年有个项目正大城在光明,稍微了解点,印象最深的是光明乳鸽,对光明的生态颇为向往。国焕恰好让我温习了光明的景点,时间谷、红花山、花海、凤凰雕塑,似乎感受到一种灵动气息在奔腾,在跳跃。光明新区作为深圳的新鲜区域,发展如火如荼,未来不可限量,其中一点就是它保持了原有的平和生活气息,宣扬的是无压力的纯氧生活态度,这恰似深圳中非常缺失的一面,所以令人向而往之。兼职国焕一如既往的温情笔法,总会让人在不经意间有了美好的意愿,从而会憧憬,如果有一天生活在光明会如何?或许某天也会受到诗意指引,来一次光明行,静静地感受这些有温度的地名带来的熨帖之旅。


梁罡烙《入深圳记:第一站》
闯深圳真心不容易,从十来岁的少年到而立之年,时光改变了什么?时光带来了什么?也许什么也没有。但可以肯定的,锻炼了意志,锤炼了精神,磨炼了品格。在饰品工厂干了四年,看不到出路,或者说出路已被封死。退一步海阔天空,辞职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当初不勇敢一些踏出那一步,最终能呈现出怎样的运势,谁也不知道。古人曰,故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知是不是对年轻人的警示,也是一种鞭策。每个人对自己的第一次都记忆犹新,无论是教训还是经验都是值得铭记的,作者在于金银首饰制作工序打交道的过程中,也最终认定走出去才是闯深圳最好的诠释,也最终会收获更多美好的未来。祝福作者。


无香《租房日记》
去年一篇《我的孩子被某科收走了》引爆百万加阅读量的姊妹篇,或者说关联篇。能将租房经历绘声绘色地写成一部散文诗般的文章也算本事,与其说是租房日记,不如说是游城日记吧。无香兼具诗人的敏感、诗意与纤弱的语言美以及小说家的叙事能力、编织能力以及刻画人物能力,所以从文章中的文字间可见一斑。我们窥见的是搬迁史,却忽略了作者的辛劳与无奈。苦中作乐也是如此吧。老亨说,搬迁史就是社区史,也是有道理的。然而越来越多城中村的消失,会不会到时迁无可迁,最后只能“出深圳”,这到底是深圳的胜利还是失败呢?真难以定论。说到租房经历,我还算幸运,十年只搬了3-4次,住了5个地方,都在蔡屋围附近转悠,如今很多地方都面临拆迁,让人无比惆怅,或许才是租房的无奈之处吧。

段福平《新村旧梦记》
我以为事情是按照正常逻辑进行的,就是佳偶天成的故事,没想到结尾并非如此,看来很多事情不能强求。设想一下,如果当初真成了,如今会怎样?当然无法假设,感情这种更无法用假设来定义。但能让人有兴趣做媒,请客吃饭,尤其到家里吃饭,那是天大的情谊的事情,说明作者年轻时也是一表人才,人品不错的不是么?只是感情又是不能强求的事情,你有情我有义,才有价值,否则只能是尴尬。搞得“再也不好意思去她们家买菜了”,一直离开时也有种不真实感。真的再次重逢的话,又会是怎样一个光景,会不会坦然面对,问一声,“你还好吗?”,不过多半是物是人非,物非人为非的无奈结局啊。


段作文《胭脂巷》
读老段的小说是一个挑战,他的小说很好读,不好评。里面隐藏着绵密的针脚,这是文字写作者高超的一面。它似乎在挑战读者的阅读能力,也在呼应着读者辨析的能力。我差点被误导,以为是一部小说型的非虚构,极具写实的笔法,将似乎就是身边的事物:巷子、天井、戏台、黑猫、蚝墙、榕树,不就是老段熟稔的沙井么?但似乎一想,只是他的把戏,譬如之前一个搬家也好像是讲述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结果是讽刺性小说。所以我只好当作小说阅读:顺着细姑与化州佬的故事试图寻找作者的意图,是爱吗?惆怅吗?遗憾与伤感?还是隐匿在城市变迁的表象后的岁月记录。语言一如既往的精炼与顺畅,带着一种特有的粗粝美感,手法越发老练了。


江飞泉《人生如暮色降临》
年届四旬,这是剖析之作。在于岁月的搏击中,我们毫无例外成为失败者。文字底色很灰暗忧伤,即是妥协又是宣战,即是放下又是捡起,即是反思又是怀念,总之是有些矛盾在字里行间。用《人生如暮色降临》为题,显得有点老气横秋,但显然也是真相,就是我即将步入了人生下半场。如果以八十计算(我当然希望长寿),六十退休,只有二十年劳作时间,恰好进入中场休息。调整、总结、重新规划、舍弃不必需之物,轻松上阵,不求成为赢家,只求问心无愧。所以这组诗是带有批判性的,相较于《铜质玫瑰》,并不那么晦涩,都是短诗,容易解读,更容易深入书写者内心。它承载着人生悲欢,满怀着对未来的希冀憧憬,而我们回望时,是否会更加迷茫?


阮声《母亲的深圳梦》
每当看到母亲题材的作品,都会特别关注,因为我实在无法躲开这个主题。这篇随笔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句子和迷人的描述,但深深打动了我,一位母亲远在故乡的游子的心。文中一句话特别动人:母亲的深圳梦,是一盏明灯,在黑暗的夜空,为我点亮未来的路。对于游子来说,每个母亲都是明灯,母亲在,家就在,就有惦念,有牵挂,有奋斗的力量,有人在远方等着你。你离家时,她送你出家门口,拉住你的手,涕泗滂沱;你回家时,站在家门口,白发在风中飘散,眼睛四处张望。这就是母亲,就是家,就是明灯,指引我们方向,让我们不管走多远都不会迷失。作者的母亲历经那么多苦难,终于收获了自己的幸福,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祝福作者,祝福天下所有母亲。


吴春丽《再见,深圳》
看到这个题目,我在想,春丽真的要离开深圳吗?这么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好在是虚惊一场,这是作者的假设。对一个至少搬家32次的深圳人而言,至少换了19位老板的务工人员而言,深圳并非福地。它属于华为腾讯那些动则上千万年薪的高管,属于住在香蜜湖一号和深圳湾一号的超级富豪,它不属于普通的打工者,不属于艰辛谋生却时常面临失业和人生困境的人。即便历经大哥去世,失业和大姐脑出血的不幸,春丽依然用她细腻而温暖的文字,书写着属于深圳特有的文字符号,从而验证了每个人都要历经艰难险阻才能到达自己的心灵彼岸。困境又如何?挫折又如何?失业又如何?只要意志不死,精神不灭,依然能乐观面对人生诸多甘苦,才能最终平常日常甜美。语言有趣而鲜活是春丽的特色,也是支撑她战胜困难的潜意识所在。最终,走出阴霾后,对自己说一声,你赢了。对深圳城市说一声,深圳,我还在!

诗林芳心《深圳——e时代的诗篇》
创业不容易,尤其在深圳这种超级大都会,更是会磨一层皮。但将一份爱好当作事业经营,可能效果又会不同。本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电子诗刊的诞生和艰辛的编辑、运营过程,其情感切切,其初心殷殷,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有亲身经历,经营一份纯文学刊物,无论是纸质刊还是电子刊,都不容易,坚持更难,所以我更能体会作者的用心和坚持。相信这份坚持能最终给作者带来不仅是社会效益,更是经济效益。不然文学中人太被亏欠了,这会挫伤了积极性。平心而论,作者的诗歌是比较生涩的,但依旧要为她的这份勤力点赞,给予支持,也愿作者这朵“e时代”之花能芬芳满溢,结出累累硕果,也能给其他人以动力和勉励,祝福作者。


张旭《马峦山》
每一首诗里,我都想写到姑娘——我是被这句吸引来的——开个玩笑先,其实与张旭兄熟识多年,他的诗风一直是风雅清新的象征,而且秉持多年,非常不易。这组《马峦山》一看就是实地考察的产物,不然不会这么工于细节,对每一个场景和瞬间,如工笔画那样细致描摹,从出发到路上,再到游览,最后下山,如同游历笔记,读者也仿佛跟着游览马峦山一番。我等没去过的,也有身临其境之感。除了细腻,张旭的文字里多少浸透着一种怜悯情怀,这种情怀并不显露,不是那种张扬的“同情,可怜”,而是擦肩而过的“美丽和忧伤”,这便是诗意美。我特别喜欢他的短语短句,不复杂,也不过多修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却耐读好读。


芒果的《台商港商大陆妹》
看到这个题目,就开始感兴趣了,读进去越发欢喜。应该说是芒果特有个体经历的某种解读,若非亲身经历的影子,无法如此绘声绘色,这是最初印象。台商港商和大陆妹本身就存在着身份的差异,圈子的差异,这种差异恰好是故事的起源。阿芝作为女主,并未展示出宫斗剧中那种常见的手段,可见宫斗剧都是编造的,作为一个大陆妹,哪有那种本事,反而是台商李总,和香港人阿伟,似乎深得撩妹神功,总能将那种居高临下的微妙感发挥淋漓尽致。无论是情感的痴缠还是细节的交代,都细腻而富有生活原生气息。读完全篇,似乎冒出一个念头,会不会是真实素材,变换了名字,活脱脱的非虚构影子啊。但想来,当作小说也未尝不可。人间沧桑不就是如此吗?难道真实的现实还不比虚构作品荒诞?最后必须提及的是芒果姐的古文功底,她一如既往地坚持于这种古典的写法,其实是巨大的心力挑战,但最终也成为她的个人标签,反而独树一帜地突显出来,又何尝不是幸事一件?感谢作者的辛勤和用心。

江飞泉《荔枝公园往事》
果真有朋友问及一个问题:你为何对荔枝公园情有独钟?我觉得除了它本身的景观优美,适合修养身心外。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我认识深圳的范本,可以说,荔枝公园就是一个小型的深圳缩影。这里的往来人等错综复杂,有退休政府人员,文化人士,企业高管,也有拾荒者、流浪者和不正常交易者(出于文本纯洁性,我刻意忽略了这块),更多的是平常的深圳市民。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口音,擦肩而过或点头之交,就像鱼池里鱼儿,或者搬家的蚂蚁,未必能见到下一次,即便再见到,也宛若陌路人。这就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务实,也是无奈。人们看似安居乐业,实际暗流汹涌,为了谋生也会有不少纷争,只是在荔枝公园的舞台上,更显聚焦,更显活色天香。我曾跟朋友说过,如果我不写一篇关于荔枝公园的文章,我内心过意不去,情绪无法翻篇。所以,我必须验证我来了,我爱过,我铭记。事实上,还有很多微小的故事无法捕捉,只能放任于时间的洪流里,空自嗟叹了。


黄春燕《入深圳记——梦,一直在路上》
这篇散文尽管很早就读过,但一直没评论,差点沉底了。春燕我非常熟悉,我刚入邻家时,就知道她也同在六约倍感亲切,但当时了解不多。随着后来见面交流次数增多,对她的生活经历和奋斗史也有了更深的认知。我所知的春燕是一位知性、坚强且不甘平凡的人,文笔隽秀,性格温婉。这篇非虚构详细地讲述了她来深圳务工、自考、热爱文学、入深户,等诸多改变命运的人生节点,构筑了一幅生动的来深工作者的拼搏画卷。而她这种经历又非常特别,从叙事细节中可以看到历程的艰辛和成功的欢悦。没有一个人是能随随便便成功的,但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就有开花结果的那天。自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春燕收获了累累果实,拿下了本科文凭,拿到了会计师证,散文集《陌生开花》出版,有理由相信,春燕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梦,一直在路上,不会停歇。


黄春燕《风水》
我感觉这篇非虚构才是春燕的真实水准,悲悯,伤痛,不露声色,娓娓道来。但是我看完通篇,一股难以名状的悲凉涌现。前面刚看了一篇“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无脑推文,再看这篇赤裸裸的现实篇章,我几乎没有调节好情绪,内心搭建的姹紫嫣红的深秋迷人景色彻底崩塌。在无数农村,这不过是一个缩影而已。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远在外务工的青壮年,若不是无奈谁不愿带上亲身骨肉?谁愿意让年迈的父母再度操劳?文中二伯父二伯母如同老迈的耕牛,耗尽平生最后的力气,帮助抚养孙女,有病无钱救助,只能油尽灯枯地走完最后的人生之路,凄清悲惨,不忍卒读。也无法继续写评了,当我们将大把钱投放到……哀我苍生!



  • 广告
    查看详情
~先加赏先享有版权分享...详情>
本文获得7000邻家币,详情如下:
  • 阮声
  • 2019-09-10 23:45:07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3000邻家币
  • 2019-09-10 16:27:11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3000邻家币
  • 李玉
  • 2019-09-09 14:37:37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1000邻家币
  • 涸辙之鱼
  • 2019-09-04 08:13:50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3000邻家币
  • 涸辙之鱼
  • 2019-09-03 20:26:04
打赏了1000邻家币,共计1000邻家币
  • 大雪迎春归
  • 2019-09-03 11:29:24
打赏了2000邻家币,共计2000邻家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