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憨憨老叟
当写作成为习惯,内心总是充满了充足。我写,是因为我有我的思想,我写,是因为我有话要说给你知道。写着写着,也就习惯了,絮絮叨叨,向你诉说……
科技推动着文字往前走,电子版的文字要寻找生命力,如何安放?成了老亨这个深圳主义者要破的一道题。对湘南人士而言,“打破”这一土话,最多用于拆散他人的姻缘。但在三天盖一层楼的深圳,打破还可以有很多用处。打破传统的文学格式,打破陈旧的文学模式。只有敢于创想,才能创造未来。读+写+评,开辟了文学新天地。移动版的邻家社区已经在最后定稿阶段,PC新版3月可上线,更美的邻家,在下一个路口与我们相遇。
老亨提出对邻家的一些规划,设想了将"品牌故事"做个支点,以维护邻家的可持续运行发展,是个挺不错的思路。倘若这样,是叩动了"创意文化"的门庭。而文学,能生发出无限的创意,生发出美妙绝伦的故事,与邻家众多文友的结合,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这几天,多有对邻家文学的回顾,及对未来的规划。去年算是文学的唤起,感性成分比较多。今年主要对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感觉已经能自圆其说了,只是还需要“宣策三人行”式的推广。明年应是侧重网络自启动,以文会友,需要自己的闭环;社会介入,也需要更精细的理由。人文意义的游记(含社区记忆)、品牌故事(含创意文案),也许是不错的两个支点。
邻家社区已充分体现了会员权利。正实践着戴维•乌尔里克 《创建价值观社区六要素》写的“连环互惠 意味着:社区中的成员可能不会立刻得到平等的回报但长远看来 大家都会的。”还有其独创的“一炮双响”的打赏方式。评论发布者即被打赏邻家币,同时被评论的文章也随之获得邻家币,加精评论越多,文章所获得的邻家币也就越多。真正做到“让邻家更多些市民气、市井气、人情味、烟火味”。被错过
沉底一年的文章,一样反响热烈。
既关注人间烟火,又有社会担当。应该就是邻家文学的主旨了吧。就像老亨本人,也是这样的气质,不愧为一个朴实低调又敏睿大气,善于发现社会问题且具有人文情怀的深圳主义者。都说文学已经走向式微,写作是一种遥遥无期的苦刑,存活率低,却仍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渴望表达的人太多了。邻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展示,发现的平台。点子很多,群策群力,特别是它在评论栏里的温馨提示,做得很贴心到位。相信邻家的品牌会越来越响。
老亨指出过我小说的一些不足,很有见地。谢了。善意的指正,客观到位的表述,在邻家评论这一块尤其值得提倡。我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文友互动,很感动。当然,也遇到过故意挑刺的偏执者,唯有一笑了之。
我乃文学门外汉,喜欢看,不敢多评,偶有说道,未必中肯,得罪之处,务请各位大神海涵哈。
对文学的态度,我是比较乐观的。中国人对文字一向敬重甚至敬畏(所谓敬畏字纸),这由春联、标语、字画之类就能看出来。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无论到了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还是其他时代,总会有文学灭亡论传出,有时连作家自己也相信了。但是,多少年过去了,文学还在蓬勃发展,大师还在不断产生;当然,文学的载体和形式也在持续变化中。但载体和形式本身可以改变文学,不能消灭文学。文学的唯一土壤是人,有人类存在就有文学。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吃早餐,结果刚看开头,就喷了一键盘,“打破”——这个土得不能再土的词是多么亲切啊。由此想起多年前在家相亲的事,彼时穷书生一个,相亲对象家境饮食殷实,女孩没意见,其父母也没意见,但遭到诸多邻里、亲戚“打破”、“唱烂布子”,终是没成。
文字、文学就是这么有意思,好象无百一用,但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唤醒我们、温暖我们。
哈哈,我乃湘南人士,“打破”的确最多用于拆散他人的姻缘,没想到一弦兄有亲身体验。
注意到黄老师用到了“打破”,我的老家也有这个用法。我今天要说的是另一种用法。1)打破记录:据了解,今年的参赛作者和作品,都比上一届多。2)打破旧有的制度:今年的提名方式,提名数量,提名评委等,都是全新的理念。3)打破参赛和参评者的关系:从参赛者中聘请评委,如朱正安、唐兴林等等。4)打破喧嚣和沉默。邻家今年的几次大讨论中,西域、文无第一、庸之、王盛菲等抛出的观点,成全了“邻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
再好的制度和理念,都是具有时效性的,只有在不断的“打破”中,才能有突破和创新。我们看懂了邻家正是有这种在“打破”中求发展的品质,才有今天如此的人气和凝聚力。
总结得太到位了,谢过隆焱兄
在邻家用文字感悟人生,或交朋友,就是感悟自己或与自己交朋友。有些人近在咫尺,天天相见却可能行同陌路;有些人远在天涯(或许始终不能谋面),却能在邻家这个平台相遇、相识、相知、相爱。除了气味相投和文字的魅力外,那就是机遇。把千人集合到一起在“纸上种田”,是一件不易的事。如今,我们再度笑对丰收,我们首当感谢邻家,感谢黄老师和他的团队。是他们辛苦的工作,成就了邻家今天的繁荣。向邻家的兄弟姐妹们致敬、问好!
以文会友,天涯若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