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德林
流水线工人的工作与生活的艰辛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和无奈。《编号》,人的匿名与物化;《微光》,不够分的光其实是不够分的希望、关注与慰藉;《惊险》中的女工头发被机器卷入,惊心动魄,但她说“向机器讨饭,总要还的”,那是一种对未来的痛彻心扉的悲观预期。《聚餐》说,除非工厂倒闭就不打工了,把被迫打工的困境与国运联系起来,让人心头发紧。《春风的蜕变》中,春风很美,到最后,美得有几分凄凉,美得令人心碎。
非常感谢蔡老师的提名和认真点评,我继续努力!谢谢蔡老师
打工生活有无奈,写诗是必要的业余调剂。同时,写诗似乎也可能把打工人从唯一的序列号(工号)中解脱出来,成为脚在泥淖、心驰天堂的诗人。当然,诗人的视野是可以拓展的,纪录打工生活、排解难言苦楚固然要紧,要走向更广阔更高远的地方,却是不必拘泥或固守于一方工厂的。诗人也很幽默,“在流水线上打螺丝,一伸手——/就有几颗螺丝,扑过来//螺丝打到iphone上,就有了金的属性/在专卖店里/——怎么伸手,都不来”。
这份幽默大概是与生俱来的,虽浸泡在艰难的打工岁月里,而不失其光彩。类似的还有诗人对工友对话的记录,能把别人的闲篇饶有兴味地以诗歌语言表达出来,既是对别人幽默的认同,也是自身幽默的同频共振。
诗歌语言简洁直接,冷静中带有深沉的悲剧色彩,尤其是在“惊险”和“螺丝”部分,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机器的对抗、人与物料的同化,隐喻了工人们被劳动机器吞噬的命运。工人们的梦想、誓言在酒后成了“梦话”,他们明知无法摆脱工厂的束缚,但依然在平凡日子中延续着希望。
作者善于将生活片段,还有丰富而零碎的词语句子汇聚在一起,告诉读者这是一个群体日常的生活。
文中的起伏、思考、无奈、血泪、希望、努力、思念、豪迈,有很多场景都似曾相似和自己经历过,在若干年后,我还是希望那时候的科技以及经济实力,可以解决文中的部分人所遇到的诸多无奈。但要摆脱其中漩涡,除了记录的力量,也需要自己努力争取。尽量别沦为在狼追逐羊群时,自己是跑在末尾的那只羊。人会怜悯弱者,但大自然不一定会。
这组诗歌记录了打工的艰辛与幸福,痛与快乐并着。《编号》是流水线上一串数字,有手机序号员工工号。借着筒子楼《微光》可以写诗各走路。机器咬住她的头发《惊险》环生。《螺丝》有磁性。《进车间的人》按部就班。《聚餐》的人把酒喝了个底朝天。《聊天》与《通话》链接着他乡与故乡的距离,医治着相思。《祈祷》灾难离去,温暖仁慈与爱发生。期待《春风的蜕变》把美好带回故乡。观望《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惊叹建设者们的鬼斧神工。
写得真好,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