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城市漫步,行走的是一种风景,遇见的是一种美好,收获的是一种悠闲。也许是一条大道,也许是一条街巷,也许是一个公园,也许是一个社区,也许是一份美食,也许是一座山,也许是一条河,也许是人生的一种感悟。我在那里发现了深圳之美。“城市漫步,即使一个最平凡的街角,也可能是触动很多人内心最柔软的存在。”
2020年疫情之下,面对无法自由呼吸的痛,面对生与死的考验,生命的脆弱与人生的伟大,时时敲打着我孤独的灵魂,我心中涌现对生活与城市无限的热爱。我的内心从浮躁不安到平静淡然,我开始用另一种眼光重新打量这个世界,对生命有了全新的定义与认知。
于是我在工作之余,开始写随笔,希望能写成一个城市的系列作品。用文字的方式发现生活之美,随手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与点滴感悟。以议论与抒情为主,借景借物抒情叙事,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每篇一千字左右。近两年在《宝安日报》上写了二十余篇,在这里的我选了十五篇随笔,主要内容聚焦深圳光明区,地域性明显。通过分类与排列组合,分为时光篇、美食篇、遇见篇、山水篇、行走篇共五个章节。
城市是一本色彩斑斓的书,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我用脚步阅读城市的大地,我用目光欣赏城市的建筑之美,我用内心感悟城市的人文之美,我用文字记录每一次遇见的感动。
一、时光篇
1.寻找诗意的光明
在光明区新湖街道,有一座侨文化特色时光馆。那里珍藏着时光,也珍藏着文化,保存着珍贵的侨文化印记,珍藏着华侨老前辈艰苦朴素的精神。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百五十余万名侨民聚集在越南海防,越南中部和北部边境地区。1978年至1979年期间,许多人回国后,被安置在全国各地的国营畜牧场,其中4000多名归侨被安置到原光明华侨畜牧农场,即如今的光明农场一带,现在已经成为蓬勃发展的光明区。
在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我走进新羌社区,脚步在侨文化特色时光馆停留。此时需要用仰望的目光,默默注视着时光馆的背景墙,追寻独特的“侨民文化”,阅读着老侨民在光明区打拼奋斗的成长史。我从现实走进历史的沧桑,从每一个有温度的文字,从每一张有感情的图片,我用心灵去感悟。沿着当年侨民的迁移路线,想象着他们的生活习俗。我静静地凝视着当年侨民日常生活用品、手工竹制编织品、特色美食仿真模型,仿佛感受当年的生活气息。生活玻璃展台上,还展示了一批越南归侨回国后两地文化相融的生活写照。这是一种文化的融合,从他乡异国,回归故乡,在光明农场与当地原村居民共同生活,大家亲如兄弟姐妹,守望相助,和谐共处,一起追求诗意的光明生活。
我用虔诚的姿态,轻轻翻开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时代画卷,不经意间,发现光明区侨文化的故事新鲜如初。许多年前,曾经漂泊异国他乡,举步维艰。是祖国在远方呼唤着,归来吧,漂泊在他乡的游子。深圳光明农场用光明的梦想,照亮游子回家的路。
归来的华侨,沐浴改革的春风,把乡愁播种在光明农场里,在这里扎根生长。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梦想开始疯狂生长。他们承受着茅草屋,承受着土坯房的黑暗与阵痛。在和风细雨,春暖花开的季节,用梦想点亮对宜居新生活的渴望。
侨界精神,一种创新与力量的象征。开荒种地,养鸡养牛,招商引资。在改革开放中寻找光明的未来。华丽蜕变的光明农场,像鲜花一样美丽绽放。同富裕工业园,点亮梦想的初心,一起走向共同富裕。美好的生活在光明区遍地开花,旖旎的风光如诗如画。光明农场,渐渐生长,成为华侨们心中的故乡。
穿越岁月的沧桑巨变,侨文化的记忆,静静地流淌在时光的斑斓里,氤氲幸福的繁华。改革开放,潮水般涌动,开启了光明区又一个崭新的梦想,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华侨的**群众,在光明的大地上,寻找诗意的光明,用奋斗抒发广袤与辽阔,在新征途中奔向另一种光明。风生水起日子,光明侨界,用一种飞翔的姿态,抵达光明的未来。
2.寻找光阴的故事
惜物博物馆,坐落在深圳市光明区的红木文化小镇。惜物,顾名思义,珍惜物品之意,我慕名而来,穿越所有的时光,在光明区,开始寻找光阴的故事。
惜物博物馆,光明区首个以老物件为主题的民间博物馆,以红色元素为主线,讲述一系列的红色故事。在当今经济社会,办一个免费的博物馆,创办者需要情怀与担当,他的名字叫管强,一位媒体工作者,为了梦想,天南地北一路追寻老物件,付出了许多努力,令人感动。每一个旧物件,都流淌着时光的故事,它给城市留下了回忆,让人们记住了乡愁,同样也给光明区带来了遥远的故事,赋予了怀旧的感情与时代的色彩。
走进惜物博物馆,仿佛走过另一个世界,熟悉而又陌生,对年长者是温馨的回忆,对年轻人是陌生的存在。蓦然回首,我已经匆匆走过许多时光,年少时我守候在村里留声机旁,聆听美妙的旋律。夏日炎炎,我渴望舔着冰棍,吮吸着雪糕,香甜清凉的味道一直留在记忆的深处。挂在有钱人腰间的传呼机,曾经风靡一时;手持大哥大的富豪,让人羡慕不已。时光稍纵即逝,生活一直在前行,从农村到城市,从贫穷落后到世界繁华。
一座博物馆,因为收藏时光而存在价值。一个人,因为缅怀过去而珍惜生活。在惜物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时光的脚步走得太快,很多时候,我们来不及慢慢回味过去,又要整装待发,迎接生命的下一个轮回。其实,怀念过去,是为更好地面对未来。每一个老物件,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每一份沧桑的背后,都有一段鲜活的回忆;珍珠般的美好回忆,串成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老物件,都栖居一个生动的灵魂,闪烁着历史的光芒,照亮过去,也照亮未来。那些上山下乡的日子,那些知青的岁月,那些手握粮票的激情,一切都成为老物件的回忆。时代留下印记,岁月无情,人间有爱,老物件作为爱的传承,滋养了我们幸福的回忆。我们除了思旧感怀昨天,更应该珍惜今天拥有的时光,这样才能坦诚地迎接明天。
我的目光在惜物馆开始变得缓慢,凝视一枚小小的邮票,将思念打包,承载着远方的渴望,从过去传递到未来,选择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从时光停驻的地方起步,寻找光明的记忆,寻找光阴的故事,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赴约一场无法拒绝的生命之约。
古人云:“昼行要惜阴,日用要惜物。”行走在惜物馆的时光隧道里,让我懂得平日里要珍惜物品,白天更要珍惜时间。旧物件的沧桑记忆,就是时光流逝的痕迹,珍惜物品,也就是珍惜人生。
3.邂逅一场时光的旅行
在光明,我曾经邂逅一场时光的旅行,那是一次偶然的遇见,却是一生的感怀。从此,我对时间开始有了一种牵挂的感情。
在马田街道钟表基地依波大厦,有一个钟表文化博物馆,那里珍藏着古今中外的“时光机器”,在那里可以穿越“时光隧道”,体验跨越时空的感觉。据说博物馆是深圳市第一个以时间为主题的工业旅游景点。当时间成为一种风景,我想轻轻推开时光之门,站在时间最初的起点,为一个梦想,赴约一场时光的旅行。
我怀着虔诚的心,轻轻走进博物馆。古铜色的弧形墙体,两束柔和的白色灯光,照耀在“依波钟表文化博物馆”古朴雅致的字体上,熠熠生辉,在字体周围,呈现出一种金色与白色交融的影像。背景墙面上的图案栩栩如生,一种浮雕艺术的效果,充满立体感。古人峨冠博带,双手端着计时器,目光凝视着远方。古老的文字、时钟、计时沙漏、建筑、帆船、海浪都在这里相遇。古韵悠悠的墙体,镌刻着时间的浩瀚,也镌刻着历史的沧桑。时光仿佛沉淀在这种深邃的历史里,钟表文化弥漫时空,我仿佛听到了远古的声音,从灵魂深处传来。那是《论语》的声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唯有珍惜,才能生生不息。
漫步光影时钟圆厅,在时光缓慢流动的地方,观看影片《时光之旅》,探寻时间的起源,追逐钟表的演变发展历史。在博物馆,时间以钟表的载体存在,演变成一种文化,在人文的理念下,设计成一种旅游休闲的景点,可以触摸与感知,还可以思考。当时间成为风景,我对时间有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认知。
走进古今中外计时器展区,仿佛走进一个时光汇聚的大世界。中国古代计时器,充满神秘感。赤道式日晷、五轮沙漏、水运仪象台、漏水转浑天仪等众多计时器,充满古人的智慧,记录着历史的悠长岁月。移步慢慢欣赏世界钟表发展史,大型机械报时钟、发条钟、摆钟、自动机械表、航海钟、陀飞轮等一系列钟表,呈现出一种异域的风情,让时间有了多种表达的方式,让世界也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穿越“时光隧道”,窥见时间的奥秘。这是一种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体验,一条由LED灯光装饰而成的艺术廊道,多维的时空角度,一条条闪亮的光带,一扇扇奇幻的时光之门,恍惚间犹如走进一个梦幻的星空,漫步千万年时光的深处,感受到自己心跳的声音,看到自己的思想在星空飞翔。
穿过时光隧道,来到实验中心,仿佛回到了久违的人间。现代化的手表与时钟,以一种智能化的形式呈现。在那里我感受到光明制造的独特魅力。见证一只现代手表的诞生与成长,体验深圳的工匠精神,心中涌上无限感怀。
曾经,我一直认为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遥远。没有想到,邂逅一场时光的旅行之后,面对偌大的时空世界,蓦然回首,我才发现生命的卑微与短暂。万物生灵都是一种时间意义上的存在。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时光的使者,来去匆匆间,都是为了时间而忙碌,因为忙碌而充实。
二、 美食篇
1.公明烧鹅,流淌在时光里的美味
岁月如流,往事如风。许多年前,我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行李,从遥远的老家来深圳找工作,中午时分,长途汽车停靠在一个叫公明镇的地方。我通过电话联系堂哥,不一会儿,只见堂哥骑着摩托车,带着轰鸣声而来。堂哥说,第一次来这里,一定要品尝烧鹅,这是公明本地的传统特色美食。
坐上堂哥的摩托车,在他乡异地,陌生的城市,开始变得亲切,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找到一个烧鹅店,堂哥说,这家店是老字号,许多公明本地人常在这里用餐。烧鹅这个名词,当时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在我的故乡,鹅肉的吃法比较简单,红辣椒爆炒。对于深圳不一样的美食,我的内心充满渴望。
在我的期待中,一碟大盘冒着热气的烧鹅被服务员端了上来。烧鹅外表金黄鲜亮,香气浓郁,我夹起一块放在嘴里,皮香脆可口,肉肥而不腻,轻轻咀嚼,肉汁中带有韧性,各种味道,在舌尖上流淌,再喝上一口冰镇的饮料,沁人心脾。我对公明烧鹅的美味,称赞不已。堂哥告诉我,公明烧鹅内含多种配料,如食盐、南乳、蜜糖、红枣、八角、蒜泥等,所以美味十足,只要吃过一次,就会惦记着下一次。
我感慨无限,其实爱上一个城市也很简单,在深圳寻梦,公明烧鹅用一种美食的方式,悄悄征服我的内心。深圳的美食很多,品尝公明烧鹅只是一个开始。来了就是深圳人,人间的烟火味,美食的滋养,扎根深圳,让人充满力量与希望。
后来,我才知道,公明烧鹅因色香味俱佳早已名扬天下,属于如今光明区公明上村的一项特色传统手工美食。据资料记载,正宗的公明烧鹅早在民国二十八年就名扬海内外。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公明,但一直没有离开深圳。我品尝过深圳许多美食,难以忘怀公明烧鹅的味道,那是来深圳最初的记忆,温暖一生。
我曾多次回到公明看望堂哥,他依然生活在那个叫做上村的地方,只是岁月无情,堂哥有些苍老。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还是一起吃公明烧鹅,一起喝啤酒,回忆起深圳的点滴生活,谈起故乡的家长里短。
回想当年,为帮我找工作,堂哥工作之余,放弃休息时间,骑着摩托车,载着我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从一个工业区到另一个工业区,晚上我就寄居在他简陋的出租屋里。找工的日子有些艰难,待在堂哥的出租屋里,依然有家的温馨。
岁月悠悠,公明烧鹅,流淌在时光里的美味,也是流淌在心灵深处的感动。
2.荔枝飘香的时节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我与荔枝的相识源于唐诗宋词。荔枝,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据说在古代,荔枝称为“离支”。“荔枝果实,离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所以在市场上出售的荔枝,大部分是带了一些枝叶的,有了枝叶的依靠,仿佛就有了新鲜的感觉。
我认识的荔枝,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特色水果,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远方的诱惑。年少时,漂泊南方,一个夏天,在深圳的一家小超市,我与荔枝的不经意间相遇。荔枝的果实比较娇小,呈心形或球形,皮厚粗糙,有龟裂感。第一次品尝荔枝,充满期待,剥开暗红色的皮,半透明的果肉,新鲜多汁,清甜爽口。以后的日子,荔枝从一种遥远的诗意的渴望,开始走向我的生活。
我与荔枝的相知,来自一场心灵的旅行。那年的夏天,我走进了光明果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荔枝之乡”,盛产糯米糍、桂味、妃子笑、黑叶、白腊、三月红、怀枝等品种。光明地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拥有万亩荔枝园,漫山遍野,万绿丛中点点红,一阵夏天的风,吹动遥远的唐诗宋词,诗意开始在我的心里流淌。行走在荔枝丛林之中,我像一个平平仄仄的韵脚,一深一浅地吟唱如歌的人生。淡淡的果香,在阳光的热情里弥漫。第一次如此亲近荔枝林,在深圳的一方蓝天下,在光明的一片热土上,在一棵棵挂满诗行的荔枝树里,凝神聚气。
阳光火热,树影婆娑,荔枝树枝繁叶茂,如梦想般苍翠欲滴,红色的荔枝挂满枝头,充满诱惑,那是妃子的笑容,倾国倾城。我的思绪穿越了时光,仿佛听到了马蹄声声,看到了烟尘滚滚。妃子笑的故事,最后成为荔枝的一个品种。成熟较早,外面艳丽,有些浮华,果皮呈鲜红色,皮薄肉脆,细嫩多汁,味道清甜。品尝妃子笑,适合搭配一杯清茶,享受之间,品尝一个回味悠长的故事。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糯米糍荔枝,她经过岁月的沉淀,从青绿色渐渐向暗红色演变,外表朴素厚实,其貌不扬。据说是晚熟品种中的极品。果皮大红,龟裂纵向明显,粗且平缓。果肉肥厚,果核细小如米,入口香甜。我凝视着一棵荔枝树,想象着所有荔枝的心情。挂在岁月的枝头,等待着有缘人的采撷与品尝。粗糙的外表,轻轻包藏着丰富的内心,品尝糯米糍的心境,也是品味一种生活的朴实与甘甜。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在南方漂泊多年,每年的夏天,在深圳的光明果场品尝荔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岭南风情,如唐诗宋词一样,已经成为我精神上的故乡。
节气变更,物换星移。从立夏到小满,从芒种到夏至。荔枝生长的季节,也是万物生长的旺季。每年荔枝飘香时节,这是一场无法拒绝的心灵之约,从诗意的人生,走向现实的生活。外表的苦难,也是一种坚强。穿越荔枝林的时光,走过风雨人生路,品尝荔枝的清甜,品味甜蜜的生活。荔枝,在我漂泊的旅途中,也许会成为生长在城市里的乡愁。
3.濑粉,楼村的味道
岁月匆匆,有些地方,只要走过,就难以忘怀。楼村在我的记忆里,曾经是公明镇的一个大村庄。最初的印象是厂房林立,招工启事不停吸引着我的目光,从一个工厂到另一个工厂,寻找着希望与梦想,到处弥漫着机器的欢快声,呈现着一派经济繁荣的景象。
为什么叫楼村?我有些好奇。许多年后,再次走近楼村,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怀念。我轻轻翻开一个村庄的历史。据说,楼村始建于明朝,楼村从当时的公明水贝村分居而来。当时村西北方,屏障山东南,茅洲河上游以北,有一片空地,平坦开阔,主峰屏障山,山形秀丽,曾有风水先生认为此乃风水宝地。因此,村民就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新村子,命名“漏村”,取漏掉建设之意。后来,村民觉得“漏”字不好,取其谐音,改名为“楼村”。
如今的楼村,从工业村开始华丽蜕变,一路成长。楼村从公明街道,走向了新湖街道,从新湖街道走向了光明科学城。一个梦想之城,开创了楼村一个新的时代,成长为光明中心区的一部分。
我对楼村的回忆,源于对楼村濑粉的怀念。第一次品尝濑粉,我充满好奇。为什么叫濑粉?据说,濑粉的“濑”字,取意于“水从细沙上流过”这个动作,米浆从细孔里流出来,形成线条状。诗一般的意境,赋予濑粉的文化内涵。
楼村濑粉,历史悠久,据说流传百余年。关于濑粉的来源,也有一段传说故事。相传清朝末期,一年春节,有山贼围攻村庄,村民被迫离开避难,山贼在村里抢夺家畜和粮食,几天后才撤离。按照楼村当地的传统习俗,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举办闹元宵活动。但因山贼骚扰抢劫,错过了元宵节,家畜也被抢完。族人便共同商议,正月二十日,全村一起吃濑粉。经族人们商议,将正月二十日定为楼村的“二十会”。成为一种民俗,一直传承至今。楼村的濑粉,已经成为光明的美食文化,成为深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濑粉,从一种普通的民间美食,走向文化意义上的传承。
楼村濑粉有自己的特色,口感脆滑、味道芳香。濑粉以黏米为主要原料,通过浸泡,打成粉末,搓成米粉团,放入濑粉筒,用手扭拧挤压,米浆就顺着濑筒的圆孔,源源不断地从粉槽底部的小孔钻流出来,形成白色圆条状的粉条,落入烧开水的锅里,烫熟之后,从锅中捞起,在冷水中过一下,倒入碗中,加入汤水与各种配料,一碗地道的原味濑粉就好了。当地流传着“金鹅银濑”的说法,据说在公明一带吃濑粉,必须与公明烧鹅搭配才美味可口,加一勺高汤,铺一层烧鹅,清爽而不油腻。我曾多次品尝过,烧鹅的肉多汁,皮脆香,濑粉香滑可口,汤料爽口有味,吃过之后,满满的幸福感。
如今漫步楼村的街道,行走在公明一带,还能看到一些经营濑粉的招牌老店,濑粉配菜也悄悄多元化,烧鹅、叉鹅、叉烧、肉片、排骨等多种搭配。我还是喜欢原味的濑粉,或者加些烧鹅,因为这是我最初品尝的味道,让我想起过去的青春时光。
行走在深圳的岁月里,我寻找着光明曾经的故事。走过的岁月,都会成长为怀念。阅读楼村的故事,从村名开始。怀念楼村的味道,从品尝一碗濑粉开始。一碗热气腾腾的楼村濑粉,一种隐藏在繁华都市的乡愁味道,温暖了我漂泊的人生。
4.光明三宝,珍藏在美食里的乡愁
一座城市的美丽,可以用目光去抚摸感知。一座城市的味道,可以用舌尖去体验品尝。在深圳的西北部光明区,流传着“光明三宝”的美食。以“宝”字来命名,都是珍贵之物。红烧乳鸽、牛初乳和甜玉米合称为“光明三宝”,顾名思义,犹如万物生灵,在光明农场那悠长的时光里尽情生长。
红烧乳鸽,作为“光明三宝”之首,驰名海内外。光明乳鸽被称为“天下第一鸽”,是深圳的三大特产之一。以皮脆、肉嫩、骨香、鲜美多汁为特色而著称。据说,乳鸽用玉米、高粱、麻仁、豌豆、小麦等五谷杂粮饲养,营养价值高。乳鸽熬煮的卤水,是用甘草、八角、桂皮、罗汉果等30多种名贵中药材秘法炮制的。品尝红烧乳鸽的味道,唇齿留香,感悟中药材特有的草本精华,品尝人生的甘甜与幸福。
光明牛初乳,一听名字就让人感慨不已,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糖分的含量低。牛初乳是指奶牛生产后72小时内分泌的乳汁,初乳产量仅占奶品资源2%的比率。据说,牛初乳含有7种以上的生长因子、免疫球蛋白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此丰富的内涵,引来大批的慕名而来的游客。奶香浓郁,表面上看起来像蒸好的鸡蛋清,也有点像豆腐花,洁白水嫩。用勺子轻轻品尝,奶香滑腻让人回味无穷。
甜玉米,一个“甜”字,仿佛演变成动词,在心里弥漫甜的味道。玉米粒黄白相间,又称之为“金银玉米”。轻轻咬上一口,味道鲜甜美味,听说还可以生吃,又称之为“水果玉米”。三个不同的名称,彰显着光明甜玉米的与众不同。据说,这种玉米香甜爽口,用蒸笼密封烹制,营养不流失。如果在吃完红烧乳鸽,来一份甜玉米,甜香之间,去除油腻,则口感清爽自然。
在光明区,沿着光明大街,拐进一条小道,就可以看到光明招待所,点一份“光明三宝”,一个人可独享,一只红烧乳鸽,一盅炖牛初乳,一两条甜玉米。也可分享,引朋呼友,再来几份,加量即可。美食可以分享,快乐也可以分享。红烧乳鸽是肉类,牛初乳是奶类,甜玉米则属于植物类。荤素搭配,油而不腻,粗细相宜,其乐融融。三种美食的搭配,融合了动植物的精华与光明的人文底蕴。
“光明三宝”象征着深圳的一种精神,用美食的方式滋养着一座城市的心灵,蕴含着一个城市的成长传奇故事。美食文化,为城市增添人文的底色。
回首往事,筚路蓝缕的年代,光明区曾经是深圳的一个边远小镇,在穷乡僻壤,用农垦的方式,开荒种粮,饲养牲畜,播种希望。深圳经济特区,改革潮涌40周年,光明区,一个在农场上生长的城市,开启了“蝶变”之路。一举成为深圳市最年轻的行政区,并被赋予“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新使命和新定位。光明区,如今成为崛起的一座时代新城,新的起点,意味着大未来。
一座城市因为人文而富有底蕴,一座城市因为美食而让人怀念。我对一座城市的向往,源于“光明三宝”的怀念。走过深圳光明区现代化的繁华,寻找光明的记忆,聆听光阴的故事。曾经多少次,我静静地端坐在时光的缓慢处,轻轻地品尝“光明三宝”的味道。在美食的回眸里,悄悄地感悟一座城市的乡愁。留住了城市的记忆,就留住了乡愁的味道。
三、遇见篇
1.遇见缕缕书香
“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在《朗读者》第一期,董卿的这一段经典的开场白,一直悄悄在我心里流淌,我渴望遇见生命中的美好。
当城市遇见公园,心灵就有了栖息的宁静。当公园遇见文化,城市就有了人文的底蕴。当红花绿叶遇见缕缕书香,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明心园书吧,深圳光明区的首个公园书吧,位于光明区街心公园明心园内。一个诗意的名字,令人神往。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走过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漫步明心公园,绿意盎然,我的心情如雀跃之鸟,在树梢绿叶之间欢快地跳动。圆形的建筑,玻璃的落地大窗户,像一座晶莹的小城堡,静静伫立在绿色的风景里,在等候着读书人的光临。自然生态与书吧人文的融合,如诗如画。
在明心园书吧,我遇见了一场光明区的“深圳读书月”活动。走进书吧,明窗净几,圆弧形的书架,流线型的设计,古朴典雅的淡黑色,稳重成熟的风格带给读者内心的宁静。五颜六色的书籍封面,犹如色彩斑斓的花朵,盛开在书吧的时光里。阳光洒落在建筑的圆形中心,如花儿一样盛开着金色的光芒。
“读书让生活更加多彩,阅读让城市更有温度。”这是那一年深圳读书月的主题。从这个主题可以感受到一座城市文化的丰富内涵。读书让我在忙碌的生活里,遇见人生的精彩。读书让我在失意的时候,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暖。
深圳读书月期间,在北方,已经是寒冷的冬天,在南方的深圳,完全感受不到冬天的寒意,而是秋高气爽的心旷神怡。南方的阳光,在这个季节,依然热情,给所有读书人一份朝气蓬勃的热烈。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也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读书月在改变着深圳的气质,也在改变着我们柔软的灵魂。在后疫情时代,阅读也是一种人文意义上的关怀。手捧一本书,静静地阅读,可以坚守内心深处的安宁。
文以载道,书以载城。爱上一本书,恋上一座书香的城。我在梦想之城,追逐一个读书的梦。一座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赢得了尊重,一个人,同样因为热爱读书而赢得了尊重。行走在深圳的岁月里,阅读给我文化的自信,给我前行的力量。在景色宜人的明心公园,运动可以健身,阅读可以静心。动静之间,可以修身养性。行走“书香光明”,徜徉清新自然的明心园书吧,遇见书香,邂逅一场心灵的阅读旅行,遇见我生命中最纯朴的感动。
2.在光明农场遇见故乡
光明农场,在深圳的西北部,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从城市中心的建筑群,走向偏远的光明农场。鸟语声声,流水潺潺,花香阵阵,一如走进世外桃源。满眼的绿色,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沐浴着阳光,我用步行的方式亲近自然,感受到一种回归生命的纯真。
思绪如蝶,飞舞在山野之间。泥土的气息,随风弥漫,我陶醉在无限的春光里。故乡在千里之外的农村,我对土地有一种特别的深沉感情,久违的故乡,穿越千山万水,悄悄降临我漂泊的内心,在光明农场,我开始寻找光阴的故事,漂泊在黑暗中,看到了远方点点的光明在跃动。
从故乡到他乡,我一直在寻找梦想的光明。沿着光明的绿意,我在时光里穿行,在青山绿水的诗情画意里,遥望故乡的山高水长。在农业大观园,感受到了故乡的脉动,奶牛的形象,就像故乡的老黄牛,任劳任怨,耕耘着祖辈留下的岁月,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年轻的梦想。思念如水的日子,父亲吆喝着老黄牛,在黑土地上书写着一生的故事。
从农村到城市,我曾经就是那个追风的少年,梦想去远方流浪,渴望城市的繁华。无论成败得失,走过风风雨雨,午夜梦回,蓦然回首,却一次次怀念故乡的农村,无论我离开多久,却一直离不开心中的故乡。
田园风光,慰藉着我漂泊的孤独,在吃喝玩乐之间,体验光明农场的纯朴。慢慢走向田间的草莓地,在万绿丛中寻找那些红色的果实,享受着采摘的快乐,品尝酸酸甜甜的感觉,一如思念的滋味。喝一杯光明的鲜牛奶,尝一口红烧乳鸽,一种家的味道在舌尖流淌。滑草,滑车,童年的游戏,滑出童年的美好记忆。
行走在光明农场的时光里,我看到故乡的模样,我听到了故乡的声音,我品尝到故乡的味道。行走在光明农场的田园风光中,我渴望把自己凝成一道思念的风景,一头连着深圳,一头连着故乡。
在光明农场遇见故乡,我用乡愁的方式,思考着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漂泊路上,何处是家园?光明农场,如一道光明,在梦想黑暗的时候,为我点亮前行的方向,我心安处即故乡。
3.虹桥公园,一首诗的遇见
在深圳的光明区有一个“网红公园”,叫虹桥公园,近期声名鹊起,是新晋网红打卡地。在虹桥公园有一座红色的桥,全长4公里,是全国第二大钢结构单柱多曲景观桥。我在心中遐想,这是怎样的一座桥?还是用一“条”桥来定义?无法想象的长度,如何穿越城市与山水之间?虹桥像一种梦幻,我慕名已久,元旦假期,我带着期盼的心情,一路奔向光明小镇。
虹桥公园尚未完全竣工,目前仅开放入口区,大红色的虹桥在绿意盎然的植物中显得格外耀眼。走进虹桥公园,阳光一片灿烂,处处洋溢着春暖花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人、车辆在这里汇聚,人潮涌动,车辆拥堵,人气指数高涨。游人缓慢地行走在虹桥之上,如在红飘带上漫步,成为一种流动的风景。
虹桥从新城公园出发,红色的桥体,形态优美,以弯曲飘逸的姿态,顺势穿越树林,湖泊,与附近的高铁桥,城市的建筑群,组合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城市山水画卷。在高低起伏的山体与自然地势内,向远方群山蜿蜒而上,宛如一条灵动轻盈的红飘带,在青山绿水之间,连接着城市的繁华。在蓝天白云之下,舞动着一种诗意的情怀。
红色,一种喜庆的颜色,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寓意。桥,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交流与融通的象征。桥也是一种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光明小镇,当红色与桥相遇,便有了虹桥的故事。红色的桥,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光明区的青山绿水之间,人文观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蓬勃的生机与希望。
我站在虹桥的起点,让目光与红色一起向远方蔓延。人潮涌动,我凝望着那飘动的红丝带,一首诗的意境,如一幅画卷般呈现在我的眼前。我想到了诗人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短短几行诗,情景交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此情此景,让我怦然心动,那条红色的桥,让平凡的生活,也有了诗意的感动。
我站在虹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虹桥上看我。不经意间,我也成了别人的风景,看风景成为了一种生活的领悟。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缘分。行走在他乡,漂泊在城市,人与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际遇。也许一个微笑,也许一声问候,也许一转身,也许一回头。不管是相遇还是匆匆擦肩而过,聚散离合之间,我们都会成为彼此之间的风景,留在心底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据说,虹桥在夜晚会发出红色的光。我想象着,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虹桥依然用一种热情的红,点亮夜空,夜空从此不再寂寞。月光如水,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也装饰了我的窗子,我们装饰了彼此的梦。在梦想与现实的轮回中,我们都在追逐着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景。在爱与被爱的轮回中,我们都在追求着一种属于自己的爱。爱让风景更加美丽,爱让世界更加温暖。
阳光温暖,我伫立在虹桥之上,远眺抑或回眸,一首诗歌的邂逅,一种风景的情缘,渗透着人生的思考。万物有灵,息息相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们在追逐着风景,风景也在追逐着我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的和谐。我在光明小镇游览的是一座桥,欣赏的是一道风景,遇见的是一首诗,感悟的却是一种人生,心中的光明豁然开朗。
四、山水篇
1.在红花山公园,漫步一首诗的意境
红花山公园位于光明区公明街道的中心,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在我最初的印象里,那里应是一座开满红花的山。当一座山与公园相遇,自然景观与人文思想的相遇,红花山公园便有了春天般的故事。遇见是一种缘分,我遇见了红花山公园,便有了诗意的情怀。一高一低的两座山脊相连,一座高高的红色宝塔,耸立在山顶之上,神一样的存在,静静守护着光明区一座城的时光。
一个春暖花开的三月,我第一次去红花山公园,发现那里绿意盎然,点缀着一些遥远的红色。三月是属于木棉花的季节。大朵深红的木棉花,开在高大的木棉树上,一种鲜艳的红,如此灿烂,春天便有了鲜活的脉动。
沿着渴望的目光,凝视山顶的宝塔,我思绪万千。公园的大门口,两排整齐挺拔的大王椰树,用一种列队的形式,欢迎游客的到来。公园的牌坊,古朴大方,用一种张开的辽阔,迎接每一天的热闹与繁忙。从山脚到山顶,需要放低心态,以虔诚的心境,拾级而上,陡峭的角度,需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更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勇气。据说上山的阶梯共有1005步,登山是一种向上攀沿的力量。征服了一座山的高度,也是征服人生的一种态度,信心与力量来源于心底的激情。
暗红的红花山塔,白天庄严雄伟,九层的高度,足以俯视一个城市的繁华。塔的每层有八个角,八面威风,雄居一个城市的人文视角。每层的飞檐之下,都挂着一只金属质感的风铃,起风的时候,摇动岁月的风铃,浅唱低吟,诉说着红花山的故事。
红花山塔,光明区的地标,也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晚上灯光亮起,我伫立在高塔之下,以一种仰望姿态,默默注视着,那一片金碧辉煌的璀璨。夜色渐浓,我站立在红花山顶,默默凝视着城市的万家灯火。
红花山公园,一个在绿意中生长的公园,常常给人们带来家园的感觉,在这里享受休闲娱乐,也享受生态文明的生机勃勃。那些红色,隐藏在绿色的意境里,隐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里,不经意散落在山路两旁。其实,红花山公园,并不缺少红,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淡红的花草,池塘里金红色的鱼,灯柱上深红的中国结,树上大红的灯笼,山顶上暗红的高塔。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鲜活的红色,点缀着红花山公园的春夏秋冬。
一座山,因为有水,仿佛就有灵气的弥漫。
一座山,因为有塔,仿佛就有文化的底蕴。
一座山,因为有花,仿佛就有迷人的气质。
五月凤凰花开,那是灵魂深处的一场花开,一片片的红,漫山遍野的喜悦,像夏天般热情地绽放。六月荔枝飘香时节,红色的果实,在万绿丛中,夏天的风吹过,点点鲜艳的诱惑,秀色可餐。七八月份,龙眼熟了,粒粒金黄,果香飘逸,在翠绿丛中摇曳着一种收获的深情。
粉红的簕杜鹃,又名三角梅,深圳的市花,仿佛一年四季都在努力地开花。她是热情、坚忍不拔、顽强奋进精神的象征,象征着深圳精神,深圳也是一座热情包容的城市,渴望成功,允许流泪,也包容失败。
红花绿叶,绿地草坪,一种静态的美,在阳光下温情地盛开。抬头仰望蓝天,天高云淡。附近的城市建筑,高楼大厦,错落有致。一种生态的城市之美,充满诗情画意。
一花一世界,一诗一情怀。我在红花山公园,漫步一首诗的意境,把岁月吟唱成一首漂泊的诗行。
2.茅洲河,一条流淌时光的河流
多年前,我是一个漂泊者。曾经漂泊到深圳光明,偶遇过一条河流,最初的印象,两岸杂草丛生,茅草旺盛,混浊的河水,静静地流动着,波澜不惊,没有激情的浪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腥臭的味道。时光如水般流过,来了就是深圳人,多年后,深圳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才知道,那条河流,叫茅洲河,流淌着我在深圳的点滴时光。如今,河水清澈,碧水蓝天,白鹭在河面之上诗意地飞翔。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五颜六色的花,热情地绽放美丽。茅洲河,一条流经岁月的河流,曾经被列为珠三角污染最严重河流,见证深圳的日新月异,见证深圳治水蝶变的艰辛历程。
据有关资料记载,茅洲河位于深圳市西北部,发源于境内的阳台山北麓,地跨深圳、东莞两市,流经深圳市宝安区、光明区和东莞**安镇,在沙井街道**村汇入伶仃洋,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被誉为深圳的母亲河,她滋养一座城的万物生灵。历史上的茅洲河,据说船舶穿行繁忙,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茅洲河流淌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一股清泉,从阳台山的神话里流出,一泓仙泉,从凤凰古岩的传说里飘来,在茅草茂盛的茅洲相遇,融为一体,悄然生长成茅洲河的故乡。从高山流水的意境里,悄悄流向岁月的深处,流淌在每一个安详的日子里,流淌在现代化城市的建筑美学里。
自秦统一岭南,在遥远的古代,茅洲河带着梦想开始远航,流经岁月的沧桑,从茅洲河到伶仃洋,大海一直在远方呼唤。茅洲河,一种乡愁的生长,一直在佑护着深圳的水土。从中原文化到海洋文化,一路追随岭南文化的根,水滋养着万物生长。
我穿越时光所有的记忆,沿着时间的支流,追寻茅洲河的前世今生,走过所有的忧伤与欢乐,直抵茅洲河的心灵深处。拨动渴望的琴弦,演奏着不一样的人文情怀。水脉的流动,也是文脉的流传。茅洲河,沿着水文的脉络,可以寻找到心灵的故乡。
一条蜿蜒的茅洲河,深圳光明区与东莞长安镇的界河,也叫东宝河,深圳与东莞,隔江互相守望。一条河的故事,衍生成两座城的故事。
在茅洲河里,时间就是一条涌动的生命。一条河能流多远,在于她的思想有多远。工业化的野蛮生长,城市的岁月在乡愁中,逆流成河。茅洲河,一场决战水污染的战役,在茅洲河的各个流域,悄然打响。以诗为歌,唱响茅洲河治水的主旋律,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的乐章。以水为墨,为茅洲河,绘一幅多彩的画卷。以神来之笔,书写茅洲河的治水传奇,聚焦茅洲河的正本清,播种生态文明的种子。茅洲河,用一种流动的语言讲述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茅洲河,一条流经城市身体的河流,生长在城市里的乡愁,滋养着一座城,哺育着城市的蜕变与繁华。每一滴水都闪烁着灵动的光芒,每一朵涟漪都是灵魂深处的花开。流动的茅洲河,一个城市的血脉图腾。
我在深圳光明,遇见了茅洲河,从相遇到相知,茅洲河的蝶变,也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从此,我的梦想便有了飞翔的翅膀,以梦为马,抵达心灵深处的圣洁。
茅洲河,一条神圣的河流,从神话到现实,从荒芜到茂盛,洗涤心灵的尘埃。
茅洲河,一条有思想的河流,从野蛮到文明,从愚昧到文化,谱写深圳激情的歌谣。
茅洲河,一条流淌时光的河流,从沧桑到繁华,从古代到现代,写意五彩斑斓的诗行。
五、行走篇
1.合水口,我曾经来过
合水口,曾经是深圳光明区公明街道的一个村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叫合水口社区。不管时光如何演变,但在我的心里,她仍然是一个村庄,因为村庄才有诗情与画意,村庄的记忆值得回味。
据文献资料记载,合水口始建于明朝,麦氏先祖迁至合水口村开基立村,至今已近六百年,逐渐繁衍成为当地最大的麦氏家族聚居地。一个种族的繁衍生息故事,也是一个村庄历史与人文的发展史。
为什么叫合水口?我在时光里,寻找一个村庄的前世今生。据说,“合水口”是根据地形命名的,该村地势较低,上游几条村的水汇至村前的一个陂,形成一个合水口再流入茅洲河,故得名。
行走与感悟合水口村,一定要去麦氏大宗祠走走看看。麦氏大宗祠是深圳市现存建筑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建筑之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遇见一座城,感怀一个村,村里滋长着乡愁,感悟一个村的内心,就能读懂一个村的未来。
从合水口牌坊进入,步行一百多米,便可看到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麦氏大祠堂,这里宗祠文化浓厚,让合水口富有文化的底蕴。在悠悠古韵里,流传着许多古老的故事。据说在清朝时期,合水口便练武成风,在清朝先后出过武举人和武进士,被誉为武术之乡。为了继续传承习武文化,合水口成立了醒狮武术队。武术与舞狮的融合,成为醒狮文化的一种特色。如今,这里成了麦氏后人休闲娱乐的一方净土,一如隐居在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许多年前,我曾经来过这里。合水口,一个有诗意的名字,让我遐想不已。在我的心里萦绕着一首老歌:“经过了多少夕阳西下,数过了多少细雨轻飘,采一抹淡淡轻愁,夕阳下不再有我,经过了多少寂寞行程,数过了多少漂泊岁月……”著名歌手蔡琴用磁性低沉的嗓音深情演唱《我曾经来过》,一次又一次感动我。婉转悠扬的曲调,略带凄美伤感的情怀,曾经年轻时爱追梦,漂泊深圳,多少次,我沿着合水口的小河流,悄悄走过,甚至不想回头。我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走过的地方,依然会成为一种怀念。在合水口综合市场,我仿佛闻到了故乡的味道。水果、蔬菜、美食、水产、农副产品、日常用品品种齐全,充满人间烟火的气息,这也是乡愁洋溢的地方。
许多年后,我再一次来到合水口,如故乡般亲切。熟悉而又陌生,似曾相识的感觉。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到处都在升级改造,一边是保存完好的宗祠古建筑,另一边是时尚的现代化建筑。一条小河,流过岁月的忧伤,从混浊到清澈;一条地铁,从无到有,通向梦想的远方。昔日污染严重的小河,如今变得清澈见底,两岸红花绿叶,风景宜人。小河与地铁一起漫步同行,蕴含着小桥流水般的意境,走向一个城市诗意的远方。
我乘着地铁6号线,向着合水口的方向出发。合水口站立的地方,已经成为地铁6号线的站台,三个古朴的黑色字“合水口”,诗意般呈现在洁白的背景墙面上,我看到了一种乡愁在时光里波动。
这里曾经是乡愁生长的地方。如今,村庄已经老去,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化的繁华,我以一个漂泊的身份再次走来。乡愁也渐渐老去,取而代之是城愁,那是生长在城市里的愁绪。著名作家王国华,“城愁”散文的倡导者和书写者。曾经说过一段经典的话,“城愁是什么?因为旧城改造,老城消失,新的小区拔地而起而产生的怅惘和失落吗?会有一些,但一定不是全部。城愁不是愁苦,略似一种闲愁。在不确定中,在期待中,在失落中,在各种莫名的复杂的感受中。”
行走在城市的风景里,行走在合水口的古村新韵里,我把乡愁留给故乡,我把城愁留给自己,不管漂泊的脚步在哪里停留,有句词说得好,“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没有乡愁的日子,可以在一个城市里,用心去拥有一份悠长的城愁。我内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2.公明老街,一种乡愁的守望
“老街”是一个城市记忆的标志。一条古老的街道,承载着一个城市最初的乡愁。在深圳市的光明区,有一条公明老街,属于公明墟所在地,老街始建于1929年,历经时光的沧桑。
这是一条有故事的老街,据记载,在楼村武举人陈海神和合水口村麦晓孙的倡导之下,参照香港元朗墟的模式,1929年在合水口与上村的交界处,建立了一个公平墟,取意“买卖公平” 1931年改名“公明墟”,寓意“公道光明”,一直沿用至今。时光悠然,远去的故事,留下公明珍藏的回忆,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许多年前,我刚来深圳公明。那时工厂林立,到处是一种工业经济的繁荣。我第一次走进公明老街,犹如一阵清末民初的古风吹来。两排岭南民居与欧陆风格融合的建筑隔街相望。老街商铺两至三层,骑楼具有异域特色。一种古朴的繁华。斑驳的墙体,染上岁月的风霜。一些绿色的小树,在墙面随意地生长,古老的建筑,仿佛也有了绿色的生机。
我曾经在那时的公明镇工作过一些岁月,在那里留下过青春的记忆。在老街附近,有一个公交车站台,叫公明老街。每一次离开或者抵达,这个站台,就成为我心中的一种牵挂。在公明老街,我喜欢用步行的方式,放慢匆匆的脚步,让时光也走慢一点,轻轻走过那古韵悠长的街道。后来,我离开了公明,去了深圳另一个地方。公明老街渐行渐远,成为心中一种遥远的怀念。
许多年后,我乘坐地铁6号线,在公明广场站下车,在公明老街赴约一场心灵的旅行。我们就像多年的老朋友,久别重逢,用目光深情相拥。老街中间的绿化带,改造成休闲长廊景观,有焕然一新之感。走进休闲长廊,迎面而来的是“民国风”,穿过“雅境”圆形拱门,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白墙黛瓦,古井老屋,呈现一种古朴典雅之美。这里曾经是最繁华热闹的商业集市,融合岭南民居与异域风情骑楼的商铺,承载着公明一个时代的商埠历史和城市记忆。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一口甘甜的古井水,流淌着多少城市的乡愁。
公明老街,像一个慈祥的老人,安静地伫立在时光的深处。四周是生机蓬勃现代化城市建筑。一种古朴与现代的美融为一体。像一首古典的诗词,历经岁月的打磨,意味深长,婉转悠扬。
走过他乡的老街,蓦然回首,我想到了故乡的老街。不一样的老街,同样的人文情怀。老街承载着历史与文化,也承载着故事与回忆。老街逐渐成为我心里一个温暖的名字,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点亮着我的回忆与憧憬。
3.开往光明的地铁
在我的印象里,光明区是深圳西北部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喧闹,山清水秀。每次我从宝安到光明,都要坐很长时间的公交汽车,一路摇摇晃晃,睡意朦胧。去年深圳地铁6号线的开通,光明区再一次华丽转身,进入了地铁时代。深圳地铁6号线起点为福田区的科学馆站,途经福田区、罗湖区、龙华区、光明区、宝安区,终点为宝安区的松岗站。
从此,我去光明游玩,成了说走就走的旅行。乘坐深圳地铁6号线,从松岗站起步,沿着深圳的繁华与风景,列车以时速100千米/小时的速度,途经光明区十个地点。薯田埔、合水口、公明广场、红花山、楼村、科学公园、光明、光明大街、凤凰城、长圳。我在心里默默地数着,在来去匆匆之间,每一个地铁站都是一张城市鲜活的名片,抒写着光明区的人文与美丽。
坐在地铁里,我凭窗而望,以一种流动的方式阅读光明区的风景,阅读城市的建筑之美,阅读一次又一次的美好遇见。
薯田埔,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名字,据说过去那里因盛产番薯而闻名。薯田埔站台的座椅,是几块石头景观的造型,充满文化艺术的风格。在柔和的白色灯光之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如今,开往光明区的地铁,为薯田埔带了城市更新的机遇,繁华景象如花般一路盛开。
合水村,因为水流的汇合,流传着古代的繁荣。麦氏大宗祠,一种血脉的传承,悠悠古村便有了故事。地铁走过古村,便有新时代的盎然生机。合水口站用米白的主色调,浅绿的辅色,书本图案元素,表达一种书香文化的内涵。
公明广场是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地方,令人怀念。许多前年,我曾经在这里留下青春的欢声笑语。如今广场周边成为商业繁华之地,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公明广场站,就像一个久违的老朋友,张开双臂欢迎着我的光临。
红花山站,让人震撼的是文化艺术墙。深蓝色的底,土黄色陶瓷颗粒,几条白色旋转的线条,像一幅巨大的抽象派写意画,充满神秘的意象。走出红花山站,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达红花山公园。
楼村站,这里曾经盛产荔枝而闻名。乡村、城市、住宅小区、工业区、科学城、中心区在这块土地上,演变生长。一种乡村的记忆,在地铁里流动,我感受到这座城市最初的乡愁。
科学公园站,位于科学城中心的地铁站。科学、公园、地铁,不期而遇的美好,满眼的绿意,让人陶醉。在这里我情不自禁地畅想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宏伟梦想。
光明站,在光明中心区,临近光明小镇。步行可抵达欢乐田园,这里常常有鲜花盛开,拥有春天般的意境,充满田园风光。这里聚焦高端前沿的科技元素,据说是一座“未来之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光明大街,承载着许多光明人的美好回忆,时光在这里流动,一个美食的天堂,用地铁的方式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出站就能品尝到“光明三宝”特色美食。光明大街站还有了一个美称“乳鸽站”。
凤凰城站,一个“凤凰于飞”有传说故事的地方。旭日东升,车站外白色的墙面,一只金色的凤凰图案,在暖色的阳光之下,在蓝天白云之间,展翅飞翔。夜幕降临,车站外墙面的凤凰图案开始变亮起来,变成一只巨大的五彩凤凰,夜色阑珊,仿佛在流传的神话里飞翔。
长圳站,白色的基调,简约高雅,动静之间,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以一个大型景观台的形式,迎接与送别每一趟列车,在这里可以俯视列车的动态之美。
深圳地铁6号线,6节车厢,一个吉祥的数字。流畅型的薄荷绿,一种动感曲线的美,在我的目光里蔓延。薄荷绿呈现出一种春天的气息,如一首婉约的宋词,在光明区的青山绿水之间飘动。
在开往光明的地铁里,在四季如春的时光里,我看到了一个城市朝气蓬勃地生长。在欢乐田园里,在城市繁华与乡村的融合里,我找到了一个城市的诗与远方。
后记
走过的青春,也是一种怀念。我在故乡生活有二十年,我在深圳生活也有二十年,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二十年?深圳就像故乡一样,融入我的血脉,在我心中生长。回望故乡,守望深圳,乡愁与城愁、梦想与故事融为一体。我熟悉故乡的一草一木,泥土的芬香,滋养着我年少的记忆。我熟悉深圳的大街小巷,城市的繁华,滋润着我青春的梦想。
我试图从地理、历史、人文、山水、街巷、美食等多个方面,用行走与感悟的方式来回忆与书写深圳的每一个角落。其实,一个城市值得用文字来呈现的地方很多,只要用心去体验日常生活,发现美好的存在,就能感悟到生命的美。甚至社区里随风飘荡的烟火味,也是一种弥漫的诗意。走近他乡的心灵深处,就像亲近故乡一样,充满亲切感,他乡渐渐成为故乡。
城市漫步,行走与感悟。人间烟火气,最能抚慰凡人心,写深圳,读深圳,感谢邻家社区文学。我把在深圳的生活随笔,慢慢写成一个城市的系列。本篇是聚焦于我在深圳光明区的回望与感悟。以梦为马,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诗意的日常生活,记录生命中一次又一次感动。历经疫情,我们对自然充满敬畏,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城市充满热情。当漫步街巷都成为一种奢侈与渴望,我们对城市的怀念就显得弥足珍贵。感恩生命中所有美好的遇见,谨以此文纪念我行走在深圳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