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睦邻文学奖已进入第十届,每一届赛事我都是参与者和见证者。十年的成绩和数据,赛事官方都有统计。据我有限的认知,其中一些数据之最,可谓前无古人,恐怕后亦无来者可比。
喜欢写作快三十年了,前二十年,虽然也发表过一些文章,拿过一些奖,在深圳却不认识几个真正写作的人,也没几个真正写作的人认识自己。十年前,我仍然在一家小皮具厂上班,突然有一天,老友郭海鸿发给我一个邻家社区文学比赛的征稿信息,让我试试。我一口气提交了十好几篇作品,其中一些后来公开发表了,得了别的奖项,但在前两届,也仅仅提名而已。有一次海鸿兄跟我开玩笑说,如果你能拿到5万元大奖,我就真服了这个比赛。也就是那一年,在第三届赛事中,我还真拿到了5万元大奖。在后来的几届比赛中,我多有参赛,虽然没获奖,但许多海鸿兄认识的后起之秀接连获奖,我相信,在他内心里,对这个赛事算是真的服了。
一个文学赛事,让几个人认可容易,让大部分人认可很难,让所有人认可几乎不可能。回首十年来,我认识的文友,绝大部分都会持续关注这个比赛,从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到获奖作者面的不断扩张,以及政府的持续资助,都可以证明,这是一项深得民心的文化民生工程,是一桩具有广泛活力和深入文友内心的文学美事,是一个可以继续深化的文化大事。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作品的展示和参评平台,更是许多诸如我辈的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我们在这里不仅收获了奖金和友谊,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学品味,见识了更为广阔的文学天地。
有了这样一个持续而坚固的文学赛事,无论我们以何种身份置于其中,都可以获得应有的快乐。当下,对于不少人来说,写作的路子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觉得毫无盼头,生活越来越乏味,越来越没了乐趣。但是如果不写作,写了又不被认可,心情会变得更坏。在深圳,我觉得有这么个赛事真是一件幸事。花同样多的钱,如果换一种传统的评奖方式,其效果大家都可以想象到,不外乎那么十来个人受益。更为重要的是,邻家的赛事是全天候的,一年四季都可以参与,其过程和结果都是与众不同的。
一个赛事能持续这么久,能让这么多人受益,自然少不了主办方的辛勤付出。大多熟悉邻家的人都知道,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工作人员都特别辛苦。如果没有这些特别有文学情怀的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一再坚持和不懈努力,这个赛事或许三五届就没了。
十年很短,几乎转眼间,但对于邻家来说,似乎又极其漫长。再过十年,我在邻家认识的这些文友,有些就是老年人了,那时候再来回望这2022年的春天,会是何种滋味儿?希望那时候邻家仍在,我们在邻家仍能见到彼此的新作,仍可以随心所欲地点评彼此的作品,仍可以在群里没心没肺地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