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将至,朋友们纷纷返乡,而我们一家选择了留守,在志愿者之城迎接早春的到来——这一定是生命中最特别的佳节,记忆里最刻骨铭心的春天。
今夜无眠
大年初二(2月2日)寒风凛冽,晚上我和女儿坐在暖和的被窝里,通过微信视频,跟远在北方的父母有说有笑分享着一年来的收获与喜悦。一道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穆枝校长让我立刻前往宝安疾控中心,她一再强调带上手机,充满电。穆校虽没提什么事,但我也感到情况十万火急——因为同属宝安区的石岩街道突发疫情,白天我所在的社区已开展了全员核酸。我只好一面宽慰父母,一面起身穿衣。一双女儿分明不解也不舍,唧唧喳喳问个不停,幸好有妻安抚她们。步入漆黑的夜空,冷风迎面而来,竟还滴着零星的小雨,好在妻于我出门前非让我多添一件毛衣又戴上帽子不可。
我百度了一下疾控中心的位置,有近5公里远,怎么去是个问题?9点过5分,公交肯定是没有的,用美团打车10来分钟没人接单。时间不等人,忽见路边有辆哈啰,我毫不犹豫扫开就奋力骑了上去。循着导航走,脚下生风,不到20分钟就赶到了灯火通明的宝安疾控中心。
疾控中心的医生皆奔赴了抗疫一线,五楼会议室里皆是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的宝安区各学校的同仁(流调人员不足,便紧急召集大家)。领导简单寒暄过后,便分配了任务:做密接者流调,且今晚必须完成。
领导说:以疾控中心医生的名义拨打电话,充分发挥自己高超的谈话艺术摸清对方回家的行程等。我们很快组成“战斗”小组,拿到名单便立即掏出手机开始紧张的电访工作。
电访工作,做过班主任的当然不陌生,但那必定是孩子的家长,彼此熟悉——见过面打过招呼,中间还有孩子这座桥梁。而现在A4纸上密密麻麻的名单,全是生疏的,他们像候鸟一样一路颠簸好不容易飞回了自己温馨的家。作为密接者,他们的健康码肯定被赋予了红色或黄色,不是在酒店集中隔离就是居家隔离,团团圆圆,喜气洋洋,好好的一个新年,被无情的疫情所撕碎,谁的内心都不好受。况且现在快10点了,身在寒冷北方的他们大多应该休息了,这么晚打扰,尽管情非得已,但如何让一个远在千里的陌生人易于接受,配合流调呢?来不及多思索,我小心翼翼地拨通了名单上第一个人的电话。资料显示机主在甘肃,电话通了,但无人接听,我只好硬着头皮重拨,但依然传来“您所拨打的电话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只好记录“无人接”,继续拨打下一个,电话很快通了,想着大年初二,我轻言轻语地说道:“新年好! 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休息了,您是XXX吧?”待对方确认后,我生怕对方生疑,赶紧道:“我是宝安疾控中心的龚医生,因为宝安突发疫情,想跟您核实几个问题……”没想到这几句自我介绍很管用,对方听闻后非常配合,有问必答。他说,我一一记录,不过5分钟,对方的行程以及所接触人员等重要信息,我便了如指掌。挂断电话之前,我还不忘感谢他的大力配合并送上真诚的新年祝福。接下来的几通电话都很顺利,用时都没超过5分钟,问答直中要害,简单明了。可没料到第9个电话让我遇到不少的挑战。即便我开口跟他说抱歉,但我也能从话筒里感受到他的怨气,对方大年三十刚刚从石岩回到湖南老家,年还没有拜,初一凌晨便从被窝里被120拉去集中隔离。他说他回趟家太不容易了,本想高高兴兴陪父母过个大年,没承想现在他集中隔离,家人居家隔离,团圆不成,反而要关14天……我只好耐心倾听他的诉苦,待他停顿的片刻,不住地安慰他。等他情绪稍微好转,我才委婉地询问他的行程。当请求他提供,与他密接人(即次密接)的身份信息时,他突然又激动起来:“今天我已接到好几个电话了,把他的电话给你,你们不是又要骚扰?再说他身份证号,我怎么会记得?……”我耐着性子,晓知以情,动之以理:“你们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除了做流调之用,绝无外泄的可能;我们要精准地掌握这些信息,也是为您朋友着想,万一真的感染了呢?您看,我们这么晚还要加班加点,只是希望每个人都平安无事……”不知说了多久,对方终于松口了,勉强答应去问。
挂了电话,手机显示通话时长达20分钟45秒。感觉嗓子冒烟了,我不得不含口冰冰的矿泉水。等重新戴好口罩时,桌上的手机跳起欢快地舞姿,蹦出长长的一串短信,姓名电话号身份证号所有信息映入眼帘。我连忙回短信:收到,感谢您的理解!有您的配合,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晚安!
短信刚刚发出,又有电话打进来,显示是甘肃的——之前第一个未接的竟然回拨了……很快几页纸的表格便被填写得满满当当的,除了3个关机外,其他所以的信息均已摸清,我们便用金山文档编辑汇总。面对关机,任何人都无可奈何,召募负责人便让我们回去休息,只好待天亮再打。
此时已是凌晨2点,走到楼下才发现雨越下越大,地上的积水四处横流。停在路边的哈啰是无法再骑了,如何回去呢?正暗暗叫苦时,身后传来亲切的男声:“老师,住哪里呀?要不一起?”
“翻身,不知您顺不顺路?”
“一个街道的,肯定顺路,这么大的雨,再说这么晚,车肯定叫不到的,跟我一起走吧。”
“那太感谢了!”夜冷冷,雨冷冷,心却暖暖的。
上了热心老师的私家车,我才知道他住兴东,本想着让他过翻身地铁站时放下我,我再走回去也就10来分钟。可他执意送到家门口,他坚决地说:“别客气,不用再推辞了,就是一脚油门的事。”
真的如他所言,很快便到了,熟悉的街口,亲切的大门。等下了车,才发现忘了问人家姓甚名谁,只能目送车消失在无边的雨幕里。抬头蓦然瞥见房间窗口透出柔柔的灯光,家里的台灯还亮着……
转战社区
电访密接者工作完成后,我便马不停蹄赶赴社区。作为社会基层组织,与居民联系紧密的社区工作站,平常工作本就琐碎繁杂,事无巨细,但必躬亲,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为居民化解生活中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难题。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所有工作人员,不管是以身作则的****,还是活跃在老百姓身边的社工,皆放弃难得的年假,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义无反顾,重新返岗,坚守职责。尽管如此,疫情猝不及防的来袭带来工作量剧增,人手捉襟见肘。好在深圳是一座志愿者之城——“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从来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各大社区微信群每天都有主动接龙做志愿者的热心市民,络绎不绝,肩负着一份责任,传递着一份爱心。
大年初五一大早,我便和穆校一起前往甲岸社区工作站。穆校是山西朔州人,回老家与儿孙欢度佳节不过10天,得知深圳宝安突然暴发疫情,身为**的她立马改签机票,收拾行装,立春当日就返岗投入战斗。今天我们去协助社区主要是开展流调工作。
路上,不管是107国道,还是宝民一路,街头皆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红灯笼高高挂,绵延不绝,似乎在提醒人们该享受普天同庆的时光。但街上的行人稀稀拉拉,步履匆匆;新安广场上欣赏春色的市民也是三三两两,个个口罩戴得严严实实。来到甲岸社区牌坊,人才渐渐多了起来。原来社区除了保留此处出入口,其他所有小门均已关闭。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对入内市民严格查验绿码及48小时核酸,连我们过来做义工的也不例外。片刻功夫,我就见到好几位市民因为核酸超过48小时被拒之门外,哪怕有绿码是辖区居民。坚守岗亭的保安面对市民的恳求义正辞严的同时,也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指出隔壁的海雅缤纷城就可以免费核酸……社区张主任已在门口等候我们,对于我们的来到,他是十二分的欢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往里走不到50米,在“大白”的指挥下,辖区内的居民朋友排起了长龙。张主任边走边介绍:这是做核酸的队伍,现在进入各类场所,亮绿码外还要求48小时核酸,所以不得不在办公楼前整天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他还时不时与维持秩序的“大白”打招呼。他接着说,大家年都没有好好过,石岩初现疫情时便返岗了,全是连轴转。虽说人手紧缺,但义工联与教育战线的老师给力……
我们顺着一楼拐上三楼,每个办公室里的人员忙碌异常,不是化身话务员温言细语讲电话,便是“噼哩啪啦”录入信息上报。拿到新鲜出炉还热乎乎的A4纸,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单电话,紧张的工作便开始了。跟密接者流调不同,此次电访的皆是次密接者,他们大多被赋予黄码,极个别可能红码,所以只需核实对方目前所在地,是否隔离,健康状况以及当日是否核酸等信息。相对来说,核实问题简单,并且用工作站的座机电话拨打,不会引起对方疑虑。但前两天的流调工作及各种防疫群内同仁的反馈,让我意识到:工作依然艰巨,挑战依然严峻。因为次密接者群体庞大,加上无辜的他们绝大多数已返乡,很可能持续几天接到过很多来自深圳及家乡防疫部门的电话,假期规划与生活节奏全被打乱,连行动都受到严格限制,心生怨气烦躁也属正常,因此我们应当学会理解。有了这层认识,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心比心,我将姿态放得很低,谨慎地拨通了第一个电话,资料显示对方在广西梧州。我轻声细语地开口道:“您好!非常抱歉打扰您了!耽误您两三分钟,您是XXX吧?”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后,我继续说:“我是宝安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想跟您核实您目前在哪?今日是否核酸?健康码什么颜色?是居家还是?……”对方回答的每一条信息,我迅速简明地记下,末了我还不忘感谢对方的配——送上真诚的祝福:“祝您虎年大吉,生活快乐!”……
我们电访记录完一页纸便交由社区人员录入电脑汇总,但总有新的名单源源不断从打印机里吐出,分发到各个志愿者手中。不知不觉,转眼12点,总共才完成8页纸近100个电访量,除了少许多次拨打仍关机、无法接通外,其他的信息皆已核实到位。没有碰到一个棘手的,电话接通后,大家比较配合,最暖心的是有好几个受访者在挂电话前说“辛苦了”令人很受用。
午餐就绪,社区喊我们去吃饭。长时间同一坐姿,站起身才发现腰酸脖子痛,特别是戴着口罩的耳朵根被勒得生疼。社工小卢在前面带路,又是给我们取餐盘,又是找筷子,服务周到贴心。尽管说是便饭,但还算丰盛,两荤两素,外加汤水。大家围桌而坐,嘴里吃着饭菜,心思却系着眼下的疫情。在座的有位妈妈,家有初三的学子,她最为担心的是开学受影响。另外一位家长更为焦虑——他儿子今年上高三,不到四个月就高考……整个社区上上下下对长时间的加班加点没有丝毫怨言,皆期冀通过大家的努力病毒早日滚蛋,疫情尽快结束。
午餐结束后,一部分人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接着完成上午的收尾工作。穆校因参加教育局校园防疫抗疫会议不得不提前返校,其他志愿者家在附近,唯独剩下我,又没有新的任务。本在会议室休息,小卢看到了非请我到接待室不可。她指着沙发说:“你随便坐,先休息休息。”又为我煮好热水,便轻轻带上门,退了出去。相比坚硬的办公椅,柔软的沙发当然舒适多了,但也无法入睡,闭目养神片刻又忍不住摸出手机,给妻打电话,告知自己中午不回,好在妻将家里一切安排妥当,一双女儿也乖巧。正浏览着各地的疫情动态,临时拉过来的座机电话突兀地“叮铃铃”响个不停。犹豫片刻,我还是提起话筒。电话是从四川打过来的,对方说我们打过他两次电话,但手头忙,误了接听。我猛然来了精神,翻出文件夹里的笔,解释一番,将核实到的信息一一记下。对方在挂电话前还说:“放心,我们居家隔离,肯定不会到处乱跑的。”——遇到市民大力支持抗疫工作,我们总是倍感欣慰。
下午2点不到,我们便开工了。记录满手头的两页纸,我去隔壁办公室换取新任务,却发现坐在门口的录入员,一手吃力地托着孩子,一手艰难地打字。孩子看上去四五岁,小小身子躺在妈妈的双腿上竟然睡熟了,小脑袋窝在妈妈手臂里,白白净净的小脸恬静异常,双脚自然下垂,吊在半空中。我不由得放慢脚步,轻轻说道:“孩子睡得真香!家里没人帮忙照看吗?”录信息的妈妈低头深情地凝视安详的孩子片刻压低声音说:“没办法,他爸爸上了石岩在一线,家里没大人,也不敢让他独自一人睡床上。”我禁不住感叹道:“真了不起!太辛苦了!”……再打电话时,满眼都是那对母子的模样,心底只有一个期望:疫情快快结束吧。
整个下午打了4张单,近50个电话,总体上比较配合,但明显感受到个别有些许抵触情绪,有人开始抱怨,“怎么又是疾控中心的?老是问重复的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我下一通电话马上改口称“我是宝安防疫办的工作人员。”还有人提建议:“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所有信息都可以共享,希望深圳各个部门也能如此,既省时省力省事,又不用频繁打扰,一举多得……”我只好一边说抱歉,做好解释工作,一边诚恳地说:“感谢您的提议,我会记录上报的,优化工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打扰。”甚至出现拒绝电话的现象。头次被拒,还以为对方正忙不方便接听,掐断电话,但半小时、一个小时过后再重拨,电话刚拨通仍然被挂断,不得不作罢。
一天下来,上百个电话,口干舌燥,反馈回来最共性的问题是:目前在老家的次密接者普遍存在多次核酸后,家乡的健康码为绿色,但粤康码却依然黄着。面对他们的疑惑,做过功课的我一一解释:正常情况,“三天两检”即做了两次核酸检测,且时间间隔大于72小时,结果均为阴性,系统会解除黄码,自动转为绿码。至于一绿一黄,有可能数据上传延后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两套系统未能做到数据共享……
以上各种问题,挂上最后一通电话,上交表格时,我一一向社区如实汇报。社区的领导很重视说他们也会层层上报的。一时没有新任务下来,但时间尚早,支援社区十几位志愿者没有谁先走,大家静坐在会议室耐心地等待,便有了交流的机会。在座的除了来自教育战线的同仁,还有不少是附近的居民,皆是主动请缨,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变身“大白”
前往甲岸社区做了6天志愿者后,石岩街道的疫情总算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社区病例趋于动态清零状态,流调工作正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又马不停蹄奔赴海华社区,化身仰慕已久的“大白”。从疫情暴发之始至今不知做了多少次核酸,配合了多少次“大白”的工作,对全副武装的“大白”,我五体投地,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脸,无法辨认出他们是谁,但内心充满无限敬意与谢意。结束流调工作的当晚,我便在微信群接龙报名支援海华社区核酸采样工作,我和三名同事被安排在下午。采样点就设立在社康门前,随着返深人流的增多,为了满足市民朋友采样的硬性需求,人手不足的社区每天招募义工,好在“志愿者之城”的称号名不虚传,招募信息当晚一经发出,应者云集。
2月11日老天终于告别多日的阴雨,露出了久违的笑脸,阳光灿烂,令人心旷神怡。社康门前公示的核酸采样分为早、中、晚三个时间段,从早上8:30开始到晚上9点结束,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尽管下午2点半才正式开始,但我与同事尧细荣、张国添及黄家奇2点就赶到了海华社区工作站。社区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同为志愿者的小何为我们介绍了注意事项以及各人的分工。核酸采样队伍为两列,一人测温,一人查验健康码,一人指导市民填写核酸码,一人扫核酸码,而我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查验健康码并维持现场秩序。
双手接过洁白而神圣的防护服,我稍微有些激动。正准备穿,老义工小李提醒大家先跑一趟洗手间,最好把身上的外套也脱掉。他解释道:“防护服的裤子上衣及帽子为一个整体,穿上不易也不宜脱下,所以先解决好个人的事。另外今天天气转晴,现在阳光正烈,又是露天排队,加上防护服密不透风,穿两件衣物,肯定会热得不行。”听着他的经验之谈,我们人人信服,依他言而行。我们钻睡袋一样,将防护服小心翼翼往身上套,拉上胸前的拉链直至下巴,又密封拉链口,佩戴好医用防护口罩与帽子,再戴好防护面屏与橡胶手套,真正做到了从头武装到脚,仅仅露出的两只眼睛,还隔着面屏。待大家穿戴完毕,小李又亲自上前为每个人上下细致检查,见我的防护服没能完全贴合面部,他找来了胶带辅助固定,按了又按,直到妥帖才放下心来。接着他扶正我身旁另一个志愿者的面屏,细心地调整好角度……检查完所有人,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来做义工,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维护他人的安全,防护一定要做到位;而面对市民朋友,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要做到细微处,也不容易……”
聆听他这番肺腑之言,我热血沸腾,顿感肩负重任,唯有全力以赴。小何送上大头笔,我们按惯例互相在厚实的脊背写上单位与姓名,一行10余人便像上战场的军人一样一字排开出征了。社康距工作站不过百米,但我感觉时光突然停滞,好像拉长,有一个世纪。我们的装束实在太过扎眼,一出工作站大门便引人侧目,无数人投来敬重的目光。“来了,来了,大家排好队!”队伍里有人惊喜地喊道。尽管不是周末,但两列队伍早已排到20米开外。于是大家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从队首开始往队尾徐徐移动,分工明确,测温查验绿码核酸码再扫码,一气呵成。
小李在前测温,我跟随其后查绿码,我们一前一后,打开录音喇叭将声音调至最大,提醒大家:各位市民朋友,请大家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一米间隔。我们社区核酸检测皆是绿码通道,请大家登录I深圳,打开实时健康码,不要截图,亮码给我们工作人员查验。突然声音提高八度:接种新冠疫苗48小时内不得做核酸检测……重复数次后才以“谢谢您的配合”结束。广大市民非常配合,当我走近的时候,他们个个点亮手机,亮码给我。我一一细致核对,查验每一位市民码是否保持绿色,如果不是当面登录亮码,还须特别留意绿码上的秒数是否跳动,谨防有人截图蒙混过关。
我们八人分布在两列队伍的两侧,每列队伍首尾各一人,中间两人。队伍时长时短,我们也随之移动,确保不丢掉自己的位置。今天的队伍以老人与孩子为主,绝大多数对亮码操作熟练,但还是有少数上了年纪的独自前来检测的老人玩不转智能手机,分不清健康码与核酸码。我只能手把手教,有时干脆伸出手指帮老人操作,查看健康码后,又在小程序里找出粤核酸。好在大家之前都做过多轮核酸,个人信息皆已保存,现在只需调出来,我一般都会帮老人截图,还不忘提醒:“健康码要查实时的,不要截图,但核酸码截图是可以长期用的,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正忙着,忽然听到有人惊喜而亲切地喊着:“龚老师!”心底正疑惑:是叫我吗?这个样子应该没人能认出吧?紧接着第二声“龚老师”更加宏亮,我不得不应着声回头。出现在我跟前的是一位牵着七八岁小孩的妈妈,大口罩也藏不住她满脸灿烂的笑容,“真是龚老师呀!太了不起了!不是看到你背上的大名,怕是认不得。”她一边激动地说,一边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我绞尽脑汁也想不起她是谁的家长,而她手上的孩子应该读小学,断定没教过。正百思不得其解时,她笑盈盈地解释道:“您教过我大儿子,明天我也拉他过来做义工。”我应声说道:“好呀!”……本想多聊几句,但查验工作不能耽误。家长见我忙得抬不起头,便悄然退去。心底暗想:说不定明天,那孩子就来一同做义工,到时就知道了……
春风和煦,阳光正好,市民朋友今日不用像前些天在阴雨冷风中瑟瑟发抖。可没多久,身穿防护服的我们无法承受阳光的爱抚,像洗桑拿一样,整个身体闷热难忍,能感受到细密的汗珠先从后背爬出,悄然沁湿秋衣。尽管些许难受,但无法摘除,连挠一把也得小心谨慎——老义工小李之前曾多次善意告诫大家,得保证这身防护服的完整。同时也确实没有时间顾及,因为测核酸的市民源源不断,队伍始终保持在40米开外。人越多,我们的工作越要细致,不可漏掉一个。直到治安队的保安抬来铁马,我才发觉太阳已被高楼遮挡,5点20分,下午的工作即将结束。可前来排队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我们只能一一解释,告知对方晚上还有,7点准时开始。送走最后一位市民,我们自己才做核酸,有人笑称:“现在是专场,不用排长队。”正准备回工作站,社区一负责人提意大家拍个合影,于是我们一行10多个“大白”快速聚集,在海华社康门口,留下我化身“大白”的第一张全家福。
以为回到工作站一楼大厅,扒掉令人难受的防护服,我们就解放了,因为我感觉后背全湿透了,肌肤憋闷得不行。没承想小李告诉我们不能直接回大厅,而是带领大家从侧门来到了工作站后院最里面的一处旮旯。这偏僻的角落最醒目的是墙上“污染区”三个大字,以及一左一右有两个黄色的垃圾桶,隐约可见里面躺有废弃的防护服及手套。小李指着桌子上的医用酒精,提醒大家先消毒双手,接着依次摘除护目面屏,脱去防护服,褪掉手套后还得再次消毒双手。我们一丝不苟,一一照做。扯下手套时,我无意间发现有水珠洒落,在夕阳的余晖下,光彩夺目,再看双手,已是面目全非,10根手指像泡椒凤爪一样发白肿大,新重回到空气的怀抱,舒适多了。之后小李又率领大家移步到另一个角落,这里依然有酒精喷壶,还有单个包装的医用口罩、纸巾,以及洗手池。他吩咐我们可以摘除之前的口罩,消毒双手后再替换新的。一番操作之后,我们终究回到了大厅,刚才欢迎我们的领导还在,她为我们每个义工送上矿泉水,不停地说道:“大家辛苦了!今天有点热,先喝点水!”我接过水,仰首吞了一口,真甜!余光扫过,大厅服务窗口里还有工作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社区挽留我们吃个工作餐,我们异口同声婉拒了。其中一位来自辖区居民义工问明天怎么安排?负责人听闻大为感动:“太感谢了!明天是周末,人肯定会更多,社区太需要大家的支持……”
望着她口罩后遮掩不住的喜悦,志愿者们坚毅的脸庞,社区工作人员坚守的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抗疫必胜。因为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回家的路上,不经意间瞥见小区墙头的炮仗花一串串,煞是可爱,而高大的木棉树上一片红艳艳——春天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