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娟十八
  • 1000
  • 0条
走了,还是深圳人
  • 海选入围

走了,还是深圳人

对深圳的回忆就像这几年的新冠疫情一样,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突然冒出来,也不知道它会蔓延到哪里去。

今天电脑登录微信后习惯性的把“庠序邻家”聊天窗口单独弹开,忽然看到红月亮发了一个链接《邻家老亨的伞//邻家文学社区》,不由自主打开进去阅读,读着读着,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思绪穿越到深圳的角角落落。

“72年前,张爱玲的《更衣记》横空出世,惊才绝伦,流传全国;72年后,我们以“更衣记”为名,聚合深圳当下文化精英,开“媛创文艺”先河。今天我们长衫与旗袍的聚会,来谈服饰的文艺演义与古今变迁。”

2015年8月15日下午由“深圳全民写作计划”携手锦玺唐举办的这场沙龙,如今仍历历在目。

“我们提倡衣冠人文,而不是衣冠禽兽。衣冠不单单是蔽体遮羞或者身份象征(指人文身份而不是地位等物化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展现。... ...”

“中国服饰是一种流动的文化,我们不管日常生活工作或外出会议国内外旅行等,着上自己民族的服饰,那就无形中向世界展示了我大中华文化。 ... ..."

“人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正己。我们不排斥多元化的人文环境,但若是你穿一身袍子,你就从各个方面会受约束,当然这个是有利于我们本身行为的约束,令你不自觉的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因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着装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身份。可能一个人长得像生姜似的,但他若是穿上很得体的服装后,就如玉树临风”。

“每次着新装时都需要有敬重之心,就像写作一样,每言必先三思。”

... ...

嘉宾们着长袍、裹旗袍,端坐在**台上,娓娓抒发各自对中国传统服饰与人文身份的关系。

我在台下静静地聆听着感受着,同时飞速地记录着捕捉着。我从文人们的谈吐感受着文化的流动,从长袍的线条、旗袍的盘扣看到了平日里极少看到的文化魅力。

2017年,回到家乡的第二年,我策划了一个融合琴棋书画诗酒茶花八大元素的节目“中国八雅诗意三原”,八雅元素每个出演角色都穿着中国历史不同朝代的服饰,在台上或弹奏、或对弈、或书写、或绘画、或唱诵、或饮酒、或品茶、或赏花,演绎着同其服饰对应朝代的内容。从5岁孩童到耄耋画家,每一位参演者都代表着我县八雅的水准。刚一登台,便引起所有人的关注。之后又多次在我县世界读书日等重大活动演出,再后来作为我县中日友好城市互访活动必演节目,2018、2019年分别演出两次。每一次演出都得到日本友人极高赞誉,一台节目,把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传送输出,更为精彩的是现场书画作品受到日本友人收藏。当大家得知节目的每一位参与者都组织在一起不到一周且都来自于民间,更是表示钦佩和赞赏。翻译官“贵国小城民间文化都如此蓬勃,真的要向你们学习啊”。

除了我谁也不知道这灵感其实就是来自于深圳的《更衣记》锦玺唐·媛创文艺沙龙。

2016年我女儿参加完高考的那个暑假,我们深圳洄游。7月14日下午,在我的组织邀约下,10多位文人雅士来到了深圳福田茶叶批发市场的东方慧苑茶叶公司档口,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周三茶会”,(茶会的2位发起人胡洪彬和赵霞姐姐正好都没在深圳未能参加)。老亨、水去先生、朱曼青女士、费新乾、卢峰老师、编剧杜劲松、深大黄永健教授、巴顿、蔡昌祥先生等在茶会上给我们茶会发展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主意。至今认为每个人点子含金量非常高,为了保密此处省略不提。

2019年4月23日,回到家乡的第四年,我联合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池阳品读会”。从办会宗旨、举办模式、沙龙主题框架、未来方向等都或多或少有着深圳模式的影子。创办品读会的想法,也是基于在深圳多次参与或组织“周三茶会”以及参加邻家几次媛创文艺沙龙活动后产生的。

虽然身在家乡,但我心却时时刻刻都在创造着的深圳模式的各种活动中游走着。

在深圳9年时间,更多时候感觉自己是个旁观者。现在家乡多数情况下仍然以一个旁观者生活着、观察着。但所言所行都已然刻上了深圳深深的烙印,“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

“来了,就是深圳人!”,我想说“走了,还是深圳人!”。


  • 广告
    查看详情
~先加赏先享有版权分享...详情>
本文获得1000邻家币,详情如下:
  • 悠悠
  • 2022-08-31 16:25:15
打赏了1000邻家币,共计1000邻家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