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铁军
游利华的文字是值得反复品读的。这篇散文被她绘制得枝繁叶茂、暗香盈动,文字温婉细腻、灵动剔透,读来韵致满怀,浸润其中的都是才情。几个人物在话语中被描摹被呈现,人物所栖居的环境都是素常的图景,日常的真切展现提供了对照的倒影,同样置身于这座城市的阅读者,很容易从这样生活镜像浓重的画面中发现重叠的自我。作者将自身敏感的发现和对城市的体验切碎,以原生态的方式分享托出,没有匠痕也没有演化,这是文学的另一种价值
谢谢铁军的阅读与评论。问好。我一直记得你的长发,不知为什么,觉得那像风中的白杨树叶。
- 廖令鹏
语言游刃有余,举重若轻,时而春秋笔法,时而直抒胸章,时而白描,时而像征,时而借景抒情,时而寓情于景,总而言之,这篇小说虽没有跌宕起伏,悬念更替,大悲大喜,但通过小人物,小场景,小情调,切切实实的经历与实实在在的感情,在刻画华强北的精神气质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华强北的气质,不一定要通过恢宏的商战或商业来体现,以小见大可能是比较适宜的叙事策略。结尾那5段,着实感动了我,文章到此,全是胸怀,真诚,用心
- 王国华
乘飞机从深圳上空飞过,低头可见茂密的水泥丛林。如果是晚上,更能见到蜿蜒的街道,仿佛条条彩色的长龙。我们将之称为“繁华”。但繁华的“内里”是什么?本篇文字给了我们一种描述。当然,这只是“内里”的一部分,仿佛内脏中的某个部位。熟知并浸润于“内里”,又往往忽略了外在的“繁华”。殊不知,外在的繁华与低位黯淡的“内里”是一个整体,互为抵触,互相支撑,谁也离不开谁……
- 唐成茂
语言深刻,诚挚(同样能让这个词形容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人物),有些词句读来令人心痛又感动。作者用灵动的文笔刻画了深沉,复杂的人物内心世界,细品之下令人屏息。华强北是个充满梦想的地方,有梦的地方就会有欢笑,同时也会有眼泪,作者用文字非常骨感地进行叙述,文字是一扇窗,窗里和窗外都在发生故事,故事的结局并不那以重要,让我们去追求和期待的,恰恰是那些耐人寻味的过程之美。
- 段作文
我觉得是小说。刚写了个两百字的评论没发出来。手机可能也是华强北配送的,老出毛病。故事性弱,行文看似散漫,其实挺切题,也显示了别致的一面。夫妻店可略写,小净小刘也只是陪衬。我明白利华的意图,是想把华强北一网打尽。散文能做到,但我感觉还是个小说。众人的创业经历、情感纠葛,描述得非常到位。当然文体并不重要,作为写福田的稿子,确实不错!问好分贝!
- 王威
城市是欲望的集中地。无数青年告别牧童短笛的农村来到车水马龙的都市,都是为了实现欲望。繁盛的表象下,他们除了奋斗和抗争,更多的是孤独和眼泪。以小见大,耐人寻味。
- 王元涛
情感真挚,叙述合理,不夸张苦痛,不虚拟前景,小说像单筒望镜,聚焦华强北汹涌人潮中一小群平凡的生命,让大时代夹缝的碎屑闪烁生命的些微光芒。当然,作为小说,文字显得随笔化了一些。
碎落一地的城市欲望浮光掠影,就在身边上演,炎凉而真切。小说如一幅时代图景,娓娓道来,忠实还原了都市小人物的繁忙生态、多舛命途。
文章通过我、丽娟、小净、小周、大刘等几个小人物的小故事、小聚散、小悲欢,穿成一条珠链,既不流光溢彩,亦不富贵华,却质地均匀,耐看耐品。透过文章,我们虽然看不到华强北的风起云涌,却品到了华强北细处的动人及辛酸。
文字倒是有几分姿色,与那些浮于表面的泛着泡沫的意识流不同,不过我没有看完,长篇我一般只看头和尾,中间的全凭我诗的想象力,我每天要评论很多文章,所以我不会在一篇文字停留太长时间,华强北我经常去,从九十年代的光禄斑驳的华发小区到宛如天堂的赛格广场,从昨日的邻家女孩,到今天的尊贵女皇,华强北那不是一条普通的路,那是一个商业帝国,帝国的每一片羽毛,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