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元涛
读郁小尘《匍匐大地》,我们不可能不惊觉,母亲割麦植棉的那种生活方式,才是人与自然、人与生存的本真关系。这样想来,我们所寄身的城市简直就像怪兽,吞噬财富,霸占权力,轻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汗水。只不过,这种惊觉,恐怕也只能是瞬间的闪念,我们每日花大量的时间忙忙碌碌,然后再花大量的时间让自己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与创造相关。感谢作者,至少让我们不会忘记,匍匐大地不是田园牧歌,母亲因此永远是我们爱的起点和终点。
许多年前,我们同在观澜第一工业区的工厂里工作,你曾向我提及过你的母亲,听得我眼泪都出来了。你说,以后会写关于母亲的文章,她生活得太不容易了,终于还是写成文字了。没有在农村生活过,没有做过农活的人,是很难提会到农民生活的艰辛。文中对母亲浇水栽棉、田里摘棉、割麦子等劳动场景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真实,让我想起乡下劳动的父母。久居在喧闹的都市里,读一读这温暖朴实的文字,回望远去的乡村生活,心也就静下来了。
这是我在邻家读过的最让我感动的关于母亲的文字。作者用深情的笔触和饱含热泪的文字塑造了一个任劳任怨,从不抱怨命运不公的农村母亲形象,让人唏嘘。这位母亲,让我想到远在老家的母亲。我一直记得母亲第一次来深圳局促不安的样子,同样不识字,不会普通话,朴素得像一根狗尾巴草,着实让人心疼不已。本文的母亲非常具有独特性。子女有困难了,二话不说,用自己最淳朴的母爱慰藉了背运的儿子,
带来孩子爱吃的家常菜,不辞千里,几度来深。多么瘦小的母亲啊,多么伟大的母亲。逐字逐句读下来,异常动容。这是匍匐在泥土的文字,值得一读。
祝福作者,祝福文中的母亲,也祝福我的母亲!愿天下母亲幸福平安!
这是一篇致敬劳动者、致敬母亲的文章!文中的母亲,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她热爱土地,一辈子匍匐于大地上,用瘦小的肩膀“担”起一家人的生活重任,她吃过无数的苦却从来不说苦,生活再劳累却从来不叫累。生活在农村的母亲,一辈子做农活的母亲,乐观向上不向命运低头的母亲,泥土一样朴素的母亲,这何尝不是我的母亲?她七十多岁依旧在农村老家种田,每次回家,她做上满满一大桌饭菜,从小到大,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我。
看了郁小尘这篇写母亲的文章,虽然有点长,但是作为子女,用再长的文字也无法叙述尽对母亲的热爱,及尊敬。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母亲,成了每个家里的半边天,慰籍着儿女们的心灵天地。弟弟做生意失败,母亲有胆有识,分忧解难。平时田地劳作、带孙女及来深圳打零工,正是一个伟大又平凡的母亲缩影。可以说,作者的母亲是中国式的典型母亲:勤劳、坚韧、善良,又不乏大义及大爱,明事理,有这样的母亲,子女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她左臂拦起麦子,右手迅速拉动镰刀,麦子纷纷倒下,她揽起麦子放成一堆,然后割第二垄第三垄。烈日下,母亲头发蓬乱,背上的衣服全湿透了。在辽阔的大地上,在充满丰收气息的田野里,母亲不知疲倦、一声不响地忙碌。汗水从发间渗出,经过额头,滴在眼睛上。她用毛巾擦把汗,俯身继续劳作。她挥动着镰刀,快速移动着双手,身子随着金黄的麦浪起起伏伏,和着咸味的汗水顺着脸颊一次次滚落,一滴一滴,洒落在黑褐色的土地上。
此文,献给我劳作一生的母亲。
每年春分前后,母亲把棉籽埋进土里,浇水,盖上薄膜,接下来,浇地、栽种、追肥、除草、整枝、掐条、打药、打顶,母亲如伺候初生的婴儿一般精心守候棉苗,直至它结出棉桃,吐出棉絮。麦收时节,母亲像连轴转的陀螺,割麦、捆麦、装车、拉车、摊场、打场、扬场、堆垛,一刻不停地忙碌,再苦再累,她从不抱怨生活。许多年过去,母亲担水种棉、割麦子辛勤劳作的情景常出现在我脑海里,想起来泪湿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