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羊
  • 4000
  • 5条
一个城中村文化建设的样本意义
  • 海选入围

在中国,城中村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城中村最早在深圳兴起,深圳的城中村最早出现在福田,这里的城中村是中国城中村的代表。在这些城中村中,非常典型的一个城中村是福田区水围村。1992年,深圳市率先在福田区15个城中村实行农村城市化。同年十月,水围生产队转变成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集体经济转变为集体股份制经济,村民转变成城市居民,实现了成为市民的梦想。

村集体经济转制后,他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经济大潮中步子越迈越大,逐渐富裕起来。曾经脏乱差的水围村,日新月异今非昔比。村里的老人看到这一切,非常感慨:“生活这么好,环境这么好,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啊!”                    

改革开放以来,抓住机遇在经济大潮中需迅猛发展的城中村不是水围村一个。很多城中村富裕后,少数村民(新市民)伴随鼓起来的腰包,不是提高素质融入时代,反倒是沉迷黄、赌、毒,被指为“精神返贫”。有专家对这种“精神返贫”现象做过研究,得出结论是:这与他们所处的城中村(社区)环境相关,一般是不重视文化建设所致,不能给村民(新市民)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治理的最好方式是加强文化建设。

在深圳,“城中村”已经走进历史,成为城市社区,依旧把水围村称为“城中村”不很确切。但在全国依旧有很多城中村,它们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消失。当我们目光聚焦深圳、聚焦福田、聚焦某个社区的时候,仅仅赞叹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赞扬城市、社区外貌发生改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文化的软、硬件建设

上都要跟上,才能像水围村那样获得“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水围村(社区)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具有样本意义。

水围村的庄氏村民系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的后裔。作为庄子的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与之俱来的热爱,对文化建设也有一种天生的执着。这样也就能够理解了,水围村为什么拒绝了房地产公司想在村里开发商业地产的计划,坚持要建设好村里的文化设施。尽管当时被人说成“傻瓜”,今天看来,正是这种“傻”换来了水围村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水围精神塑造了新一代水围人(包括融入水围的外地劳务者)的品格品质;水围村(社区)的文化硬件走在深圳社区的前列,产生迷人的魅力。

早在上个世纪,富裕起来的水围村提出“经济是实力、管理是效力、创新是动力、文化是魅力”的治村理念,确立“环境立村、经济强村、文化兴村”战略目标。一个城中村能把文化建设提到“兴村”的高度,不能不为他们喝彩。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文化兴邦”意识,是不可能做到的。提出“口袋富”与“脑袋富”的“两富”理念,核心内容就是抓经济、管理、环境改造与抓思想、文化、教育并举,形成“两个拳头都要硬”的长效机制。为满足水围村(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他们兴建文化广场、图书馆、历史文化长廊、雅石艺术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为什么要建设水围文化广场,在水围人看来,文化建设首先要突出公益性和群众性,文化设施首先要考虑为全体村民(新市民)服务,不能只为少数人服务。这个文化广场集演出、娱乐、休闲、锻炼为一体,有音乐喷泉、舞台音响、灯光设备等。有了广场,水围人休闲时散步、乘凉、跳舞、带孩子游玩,有了一个好去处,尤其是丰富了夜生活,更受到外来劳务者的欢迎。说到“睦邻文化”,先是从文化广场开始的。这里无意中成为人们交流、交往的社交场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让水围村(社区)生机勃勃。

有了文化广场这样的活动场所,自然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一些文艺队伍应运而生。最出名的是威风锣鼓队,由112名水围原村民组成的有民族特色、体现水围人精神风貌的威风锣鼓队不但给本社区的居民文化生活注入活力,也成为深圳社区文化生活的一个亮点。是深圳道具最全,人员最多,表演最精彩的一支锣鼓队。水围威风锣鼓队还特地从山西请来经验丰的老师对其进行指导,传承了山西威风锣鼓的精髓。他们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并有所创新。

技艺不断提高的同时,威风锣鼓队名气也越来越大。受邀参加“三星电子杯”迎奥运万人长跑活动表演,参加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深圳站现场表演。他们表演让观众感受到威风锣鼓的激越壮美,引来一片赞叹。水围威风锣鼓队不仅在本地受欢迎,还参加广东揭西的第六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参加福建漳州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开幕式表演,从深圳走向广东、走向全国。他们创作的具有水围特色的《水围雄风》《水围鼓韵》,展现了一个城中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顺应时代潮流完成了令人惊叹的嬗变。威风锣鼓队是水围村(社区)的形象代表,成为水围人的一个符号,展现了今日水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如果说,威风锣鼓队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其他城中村(社区)不好效仿。那么,另外的的群众文化队伍的示范意义更强,也容易学习,比如说水围村(社区)秧歌队。提起秧歌大家耳熟能详,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以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秧歌,深受民众欢迎。水围村(社区)的秧歌队是普及与提高的产物,具有样本意义。说普及,是指这里的老老少少喜欢秧歌,多数人都能跳上几段秧歌;说提高,是指这里成立了水围村(社区)秧歌队,进行秧歌表演,让秧歌登上大雅之堂。这个由原村民组织的秧歌队出手不凡,多次在深圳健身秧歌比赛中获得金奖。

仔细想来,水围村(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搞得如此有声有色,除了领导班子重视,居民积极参与外,与文化广场是分不开的。试想,上百号人练习、表演节目,没有一块场地做支撑,能坚持长久吗?文化建设硬件跟不上,群众文化活动也就是一阵风,一时热闹,刮过去就过去了。有的的城中村(社区)为参加比赛也组织过表演队,最后都因为没有活动场所无疾而终。从这方面说,水围村(社区)建设文化广场是非常有眼光、有魄力、有远见的。

水围村(社区)建设文化广场不仅仅是方便居民,还对外协办了很多活动,也为水围村(社区)文化增光添彩。由深圳市水围1368街区商业管理公司承办的第十五届文博会/福田区配套文化活动——“活力水围”艺术音乐派对,给水围人带来了全新的文化感受。多元化艺术碰撞,引入南方代表性的音乐人、乐队加入,举办原汁原味的原创音乐会,使得水围人不出社区就能观赏高水平的音乐演出。民谣、摇滚、流行歌曲同台,表演风格多样,打造一场多元化的原创音乐视听盛宴。水围村(社区)居民不只是听听歌、看看演出,伴随而来的是个人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才是建设文化广场的初衷。

类似的群众文化活动还有很多,不同时间,不同的文化活动内容,让水围村(社区)居民大开眼界,本土居民的艺术品位也水涨船高。像水围嫦娥队,常年活跃在社区艺术节、社区运动会、传统节日小吃制作等活动中,参加各种艺术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队员们身姿窈窕,轻歌曼舞,像一朵朵瑰丽的水仙,一招一式演绎着水围人的风采……

2015年,为纪念****胜利70周年,深圳市文联、市作协、福田区文联、深圳晚报在水围村举办了水围红色交通站高端论坛研讨会。同年,举办了首个城中村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水围外围展——这项国际水平的展览,不仅让水围村(社区)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众,也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水围村(社区)的文化建设以及取得的成就,受到各方瞩目。因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水围文化广场被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文化报授予“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这也是对水围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高度评价。

水围图书馆是另一个亮点,深受读者喜爱。这个图书馆设在水围文化大楼的二楼,藏书4万多册,为水围村(社区)居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务人员提供阅读和与之相关的服务,劳务人员业余时间都喜欢到这里读书看报。特别是图书馆刚成立的几年里,因为网络和手机阅读还不发达,到图书馆读书看报是外来劳务人员的最爱。空闲时,他们就到水围图书馆借阅图书,或在阅览室翻阅报纸杂志,这里成了水围村另一道风景,被劳务人员称为“第二个家”。

阅览室经常满员,尤其是双休日来晚了就没地方了。读者有的看书,有的戴着耳机学英语,有的写作业。还有玻璃间隔的电脑房,上网学习的人也不少。图书馆见证水围村(社区)的发展,让人们听到了水围村(社区)前进的脚步。水围图书馆开馆时藏书2万多册,后来不断添置更新,如今藏书已达4万多册,基本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阅读方式也由封闭转为开架,读者可自行取阅,配以专职馆员人性化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还实现了与福田区图书馆联网,可以远程共借共还,极大方便了社区居民和劳务者借阅及学习,为崇尚阅读的水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水围图书馆每年都组织“社区共读”活动,与活动配套的还有猜字谜、讲故事、交换图书等读者互动活动。开展活动前都会事先预告,让大家做好准备。活动时间长短不一,根据活动内容而定。2018年,社工组织、图书馆义工等共同参与的“与爱同行,“‘书’送未来”——“智”帮扶爱心图书募捐活动,开展了两个月。水围村(社区)居民和劳务者纷纷募捐图书,支援困难地区学校的图书室建设。这项捐赠活动不但得到本社区居民和劳务者的积极响应,其他社区的居民也积极参与。一位从宝安区马安山社区特意赶来的捐书者说:“这个活动非常好,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希望以后经常开展。”这些捐赠的图书经过消毒整理,送往广东、广西、四川、新疆等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偏远学校,为援建爱心图书室贡献力量。

社区图书馆每天出入库图书一百到三百多册,来看书的有少年儿童,也有耄耋老人。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村民是图书馆的常客,成为他晚年的生活习惯。固定时间到图书馆看书看报,用老人的话说“不来图书馆像缺点什么似的。”每年春节,外地劳务者都会返乡过年。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外地劳务者不能返乡。图书馆特意准备了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陪伴他们度过这个特殊的春节。图书馆热情、主导、细致的服务深受读者称赞。“来了水围就是水围人”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图书馆成为最好的展示窗口。

在深圳,很多人知道我国首家社区博物馆,展示奇石珍品最多的雅石艺术博物馆在水围村(社区),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为其题写馆名。水围村(社区)有一批居民喜欢奇石,形成了一股奇石文化热。水围村(社区)的庄伟才还被选为中国赏石协会副会长,在他的带动下,居民在观赏、交流奇石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走进雅石艺术博物馆,展柜展架上的奇石琳琅满目。其他奇石展览馆展示奇石,只配上铭牌标明奇石名字,很少进行详细说明。这里的奇石还会配上相应的诗句,观众不仅仅赏石,同时阅读诗句提高了审美情趣。观众恍然大悟,这个展览奇石的博物馆为什么叫“雅石艺术博物馆”。只欣赏奇石的场馆称“奇石博物馆”没什么不妥,奇石配诗句,就不仅仅是欣赏奇石了,还有诗句阅读的审美,“雅石艺术博物馆”更恰当。可见这个博物馆的名字也是费尽心思了,一个“雅”字,引申出很多含义,令人遐思。

观赏这些奇石的纹理、造型,直观就是一块奇特的石头而已。阅读配上的诗句就大大不同了,产生一种阅读与赏石的审美共鸣,有人形容是“天空海阔山无欲,地利人和石有灵”。山东临朐产奇石,当地还特意建了一个奇石市场,吸引天南海北的客商到此进行奇石交易。我曾专门去参观,算是见过不少奇石。但也只是观赏奇石而已,距离石文化还有一定距离。水围雅石艺术博物馆馆就不同了,奇石配诗句,让人不由地想起报纸上有过的一种艺术形式“图配诗”,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雅石艺术博物馆里有名为“神龟仙寿”的一块奇石,形似龟状,栩栩如生。只看这块奇石,只会感叹“太像了”,令人想起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那块神奇的“肉形石”,堪比真物。除了觉得与真实物品“像”之外,也就没有别的什么感悟了。其旁有配诗:“神龟天寿不知年,瑞气祥和散世间。与世无争能养性,温馨欢乐寿元延。”一下把这块奇石的内涵参透,仿佛有了灵性。令人想到曹操的《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如此一来,这块奇石仿佛不一般了。它静静地卧在雅石艺术博物馆,携瑞祥紫气为水围村(社区)带来好运。水围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勇立潮头,为建设社会主义大都市新型社区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全新之路。

还有一块名为“水围胜景”的奇石,也让观众产生浓厚兴趣。配诗曰:“祥云五彩起烟岚,巍巍嵯峨出秀颜。气壮河山惊北斗,水围胜景展蓝天。”此石层层叠叠,被风化、水蚀后,仿佛层峦中凸起秀峰,观众惊叹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诗歌把咏石抒志结合,把水围村(社区)巧妙融入其中。石、诗、意、情、境有机相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审美愉悦,让观者人流连忘返。

这种石文化深深影响了水围人,水围人爱石,耳濡目染,天长日久这种文化浸淫精神之中,让水围人的气质发生了改变。水围村(社区)的面貌也随人而变。走在水围村(社区)的大街小巷,通过赏心悦目的街道、街景会感觉到这种气质。水围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坚持长久,以文化人的效果会慢慢显现。村民(新市民)的素质提升不是一日之功,有一个过程。水围人认识到这点,他们脚踏实地做好文化建设,坚持持久必见成效。

水围村(社区)地处闹市,可以说“寸土寸金”,随便腾出一块地做商业都会赚得盆满钵满。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文化广场临街位置,建设了浮雕艺术文化长廊,展示水围人六百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通过一个个画面,简洁生动地把水围村的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组成一幅庄氏起源、爱国主义、红色历史、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画卷,令人浮想联翩。

历史文化长廊的浮雕记录了水围村历史渊源和时代巨变,是一部水围人发展创业的历史,犹如一部大气恢弘气象万千的史诗。第一部分是以庄子的故事作为整个庄氏文化溯源的根本,以此为开端记叙庄氏一脉在历史长河中各段重要历程,把一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生动地进行展示。沿长廊边走边看,领略水围村的历史和今天。从庄罗公抗元以身殉国,到大明开凿龙秋古井立围,至庄南园公时人丁兴旺立下家训……一幕幕历史回顾,令人新生无限感慨。清末抗英悲歌一曲,抗战时为抢救陷落香港的文化名人前赴后继,****时期水围人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水围村(社区)发展到今天不是凭空而得,是继承了光荣传统所至!

艺术文化长廊中央位置是金色圆环,中间是彩云环绕的“庄”字,代表水围人的姓氏渊源,外有金环。围绕金环是在水围村相传已久的对联“水环四壁;围昌万年”,横批是“万世其昌”。因有一脉庄姓人在水围村繁衍生息,才有了这片土地的繁荣。不忘根本,努力奋进。历史文化长廊昭告后人,只有不断拼搏攀登,才能让这片热土更加昌盛。

从“追本溯源认祖归宗”到“当代风采和谐家园”,像一幕气势磅礴的正剧,揭示水围村(社区)的历史巨变,也向人们讲述水围村(社区)的前世今生。水围人用勤劳与智慧,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演变成深圳的明星社区。除了时代机遇外,与他们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是分不开的,和他们有品格的追求是分不开的。历史文化长廊不但让人感受到庄氏后人强烈的爱国精神,家园意识,更感受到他们的文化情怀。水围人从千百年形成的物质贫困与精神愚昧中解放出来,走向物质富有、精神文明的奋斗历程,是一个“城中村”嬗变的最好写照。

文化让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包容,水围人的胸怀变得更加博大。来自德国的西恩到深圳15年了,他和父亲在水围经营西餐厅。父亲先来深圳开西餐厅,后来西恩大学毕业也来了,西餐厅生意越来越红火。西恩还找了中国媳妇,成为中国女婿。父亲赞赏儿子的决定,他的理由是:“这里适合外国人,不管做生意还是旅游,都能感受到水围人的热情和包容,对我们很好。”他们做餐饮生意,也渐渐喜欢上中国美食。西恩学会了做中国菜,他对水围村的传统饮食很欣赏,在自己的相册里特意保存一张照片,是妻子与水围村(社区)村民一起包粽子的画面。温暖温馨,其乐融融。最让西恩感兴趣的是,水围村包粽子的时候,左邻右舍很多人家围在一起包粽子。一边聊家常一边包粽子,那种和谐氛围,暖融融的气氛,让西恩这个外国人非常羡慕。水围村的村民包粽子就是一幅邻里和睦的图画,分外动人,有人作诗描述水围人包粽子的情形:

     水围端午

     让村里的男女老少

     齐聚一堂

     传承百年的做法

    取三两片粽叶

    以糯米为基调

    填入蛋黄、鲜肉等辅料

    在妇女们的巧手中

    捏出饱满的粽子形状

    聊些家常

    回忆些往昔

    感慨今日之变化

    谈笑间

    已诞生

    成堆的粽子

    同包、同胞

    共食、共识

    在包粽子的过程里

    也包入了携手历经的奋斗

    村民间的浓浓乡情

    在共食粽子的时刻

    是粽子的味道

    也是幸福生活的味道

诗歌朴实无华,温馨感人。表面看,就是端午包粽子,其内里蕴含了水围文化。正是这种文化把村民凝聚到一起,团结在一起。干事业齐心协力,有苦难风雨同舟,奔未来激流勇进。在福田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水围村(社区)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星光老人之家”“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广东省乡村旅游景点”“广东省卫生标兵村”“广东省文明社区”“广东省六好和谐社区”“深圳市绿色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与水围村(社区)的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有的荣誉就是因文化建设过硬获得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是两条腿,水围村(社区)没有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他们为城中村转为城市社区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做出很好的示范。

水围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样本意义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看一个城中村转型是否成功,不单单看它的经济成果,也不能只是简单的用各项经济指标评价。那些看得到摸得着的表象变化,固然可以让我们对一个城中村做出“巨大变化”的评价,另一面的文化建设也同样重要。一个城中村文化建设的软实力最终将决定它能走多远,能走多好。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出文化建设的效果,但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段内,这种文化建设引起的变化一定是能量惊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水围村(社区)的文化建设经验特别有意义,值得学习和大力推广。



  • 广告
    查看详情
~先加赏先享有版权分享...详情>
本文获得4000邻家币,详情如下:
  • 耀华图文
  • 2021-08-05 23:02:28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3000邻家币
  • 黄元罗
  • 2021-07-31 15:55:42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3000邻家币
  • 莲花汉子
  • 2021-07-28 23:00:28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3000邻家币
  • 黄元罗
  • 2021-07-28 18:20:58
打赏了1000邻家币,共计1000邻家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