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泉
  • 1000
  • 9条
读一本好书能避暑
  • 海选入围



在虎毛山大妹办的夕阳红老年公寓,那山明水秀的风水宝地,我认真地拜读了朱铁志老师的杂文集《沉入人海》。他那别具一格的“自序”——《屋顶上的山羊》,令我由衷地敬佩!他说:“人生在世,由于各种机缘,总会幸运地遇到一些‘屋顶’。” 

他非常谦虚地把自己的努力,都说成是“机遇”,而与另一些人的自负形成鲜明对比,总把一次次“机遇”说成是“自己的努力”。 

朱铁志老师的杂文,无论哪一篇,只要你认真地阅读,字里行间可圈可点的精彩、精辟、经典之处不胜枚举。 

这本《沉入人海》,其实是“沉入学海”。而且沉入得越深,就越能拾到精美绝伦的彩贝。就像一首歌中唱的“是什么造就了这美丽的彩贝?在大海的深处,它的家乡……” 

《谁教会孩子写“撒谎作文”?》寥寥几笔,入木三分——“想想看,多少大人的工作总结不在撒谎?多少领导的报告讲话说的是实话?……昨天刚发文件,今天就有情况反映,上级刚一部署,下边马上整出经验,生花妙笔一支,领导政绩无限……”所以,有人为此写了一首打油诗:“要想学会撒谎,就到领导作报告的会场。你看他那上下嘴唇轻轻一碰,假话说得比真的还像。” 

《致良知》中说:“面对自己‘像雷锋’的赞扬,大卫并不否认,只是觉得‘雷锋挺平常的,他只是一个凭良心做事的人,这样的人不应该只有一个,每个人都应该做得到的。’”大卫是一个美国人,竟然做了中国人的榜样,而近些年我们自己却把雷锋当成了“傻瓜”,以致见义勇为的英雄们“流血又流泪”。 

朱铁志老师能把稀疏平常之事,写得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盖凡物之理偏举其一端,皆可以言之成理而不见其罅漏。” 

比如《什么人需要摆架子?》寥寥几笔便透视了“有骨架子之人,无须摆架子;缺乏骨架者,偏偏最爱摆弄空架子……” 

《把自己变成艺术品》一文,开门见山:“记不得看哪本书时记住这样一句话:‘要么把自己变成艺术品,要么把自己打扮成艺术品。’令人拍案叫绝,浮想联翩。顺着这条思路,我马上想到:要么把自己磨炼成艺术家,要么把自己装扮成艺术家;要么把自己锻造成球星,要么打扮得像个球星;要么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要么把自己伪装成公仆……”举一反三,由表及里地将那些“靠包装来抬高自己,多半证明着他的并不高明的人”扒了个全裸。 

朱铁志老师写杂文,从不囿于一笔,而是根据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笔法。 

如1999年写的《其实》,一开始就问了三个“你是不是”,以设问开头,使人不能不往下读。又如《假如没有会》,又变了手法,是以“您忠实的部下:司徒百惠”的名义,写给“尊敬的诸葛局座”的一封信,用“马屁精”的口吻,道尽“开会”的“重要性”,语言诙谐幽默,对某些沉溺于会海的人进行尖锐、辛辣讽刺。 

《浮世杂绘五题》则是采用一、二、三、四、五的“公文体”写法,其实也就是讽刺官样文章。还有的文章,用了好些个□□□□□……这是鲁迅杂文中常用的手法,用来表达一些不便明说的意思,但是读者明白这种隐晦的符号的含义。 

在《警惕一些人》中,他索性将这“一些人”用排列的形式列举出来,不加任何评论,但读者知道去对号,加以警惕。 

我读朱铁志老师的杂文较多,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落俗套,总是不断创新,给人清新、奔放的感受。杂文研讨会、评奖会开得不少了,是否也来探讨一下如何在创作上的求新? 

读朱铁志老师的这卷《沉入人海》杂文集,真的是让人感到犹如“沉入学海”。我虽然出生在偏远山村的水乡,不算是旱鸭子,行至浅水处,也能踢蹬几下。但是在这深深的人海与学海里,常感觉力不从心,稍微停歇就可能浮不起,偏偏又缺乏潜水功夫,真的就成了“浮不起,又不敢沉到底”的“泽国边沿人”。 

好在朱铁志老师以风趣幽默、寓教于乐的著书方法,潜移默化地就让我这个悟性不高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如醍醐灌顶般悟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谛。薄薄297页一本集子,如品美酒佳酿一般,使我如痴如醉地在人海和学海边神仙一样度过了两天。难怪人说,“读书,特别是读圣贤书,可以静心。在好书中徜徉,如沐习习凉风,似入避暑处山庄,慢慢地就会感觉神清气爽起来。”妙哉斯言!


  • 广告
    查看详情
~先加赏先享有版权分享...详情>
本文获得1000邻家币,详情如下:
  • 安颜如夏
  • 2021-08-26 11:08:11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1000邻家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