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整理书房,拂拭书柜上面的灰尘,我的目光停留在“大学时代文学作品材料”几个文件盒上。我清楚地记得,里面装的不过是大学时代信笔涂鸦的一些文学手稿和当年做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播站“品味人生”栏目编辑以及创办《读书》班刊保存下来的材料。参加工作后经历了几次变换单位,期间自然也经历过多次心烦意乱的搬家,曾和家人做过无数次“斗争”,这些“宝贝”一直舍不得丢弃。我一直敝帚自珍,于我来说是因为它记录着我成长的轨迹,承载着我读书求学、追求缪斯的梦想,桩桩件件,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信手打开最顶端的一个文件盒,映入眼帘的是1996年12月30日出版的《读书》班刊,这是我们深大师范学院九四文理综合班编辑出版的第二期班刊。纸张有些泛黄,字迹依旧清晰,陈年的油墨夹杂着岁月的韵味扑鼻而来,当年班委会成员和积极分子筹划、编辑出版班刊的往事涌上心头。那是我们临近毕业的一个学年,班级响应学院中文教育系的号召,在班里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为了推动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在班主任何志平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班长小龙、团支部**麦麦、生活委员小倩、组织委员汉乐、学习委员洪猛和文少、杏平、鼠哥、志芳、铁头等几个积极分子召开了两次筹备会议,成立了《读书》班刊编辑出版组织架构:何志平老师负责题字和指导,小龙、小倩、杏平和我负责各版面组稿、审稿,麦麦、志芳负责美编,文少、鼠哥、铁头、汉乐负责电子文稿排版,后期审稿、定版和印刷由我负责。有组织的促进和带动,我们班级读书氛围日渐浓厚,班刊编辑工作也准备就绪,何老师的题字遒劲有力、俊逸洒脱,班上同学读书、创作的作品文采飞扬、精彩纷呈,各版面负责同学通力合作、协同努力,第一期班刊出版工作顺畅有序,在班上和系里都引发热烈的反响。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时间一晃就到了1996年12月初。我们酝酿编辑出版第二期班刊,那时学习任务也逐渐繁重,准备教育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接踵而至。班刊编辑工作人员干劲十足,我们的热情也得到了教《现代文学》的万燕老师和教《当代文学》的张木荣老师的热情帮助,两位老师慷慨付稿。我们把万燕老师的《推荐者言》和她推荐的美国作家迈克的《图书馆》安排在第一版“每月欣赏”栏目,张木荣老师的《读书之乐》安排在第四版“书海泛舟”,班里同学的佳作安排在“灯下漫议”、“心海拾贝”、“夜读偶得”、“语文博览”、“心香一瓣”、“我的格言”等栏目。时值隆冬,寒风凛冽,深圳大学图书馆、电脑机房和聚翰斋都留下我们班刊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第一版由我执笔的《新年寄语》或许最能体现我们当时的喜悦和期待:随着冬天脚步渐渐远去,春天足音缓缓走近,我们又迎来了1997年。新年伊始,我们的第二期《读书》班刊满载着全体工作人员的热情,飘逸着淡淡的墨香,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捧起油墨未干小报,细心的读者或许会惊喜的发现,本期的《读书》除了本班同学的文章外,还有张木荣、万燕两位老师的读书佳作。对老师们的真诚关心,我们致以万分热诚的感谢!淡淡地,我们班开展的“好书大家读活动”,以及配合该活动而编辑出版的《读书》留下了淡淡的脚印,尽管是淡淡的,但这毕竟是我们留下的脚印。偶尔回顾一下,总有一些欣慰袭上心头。面向前方,我们挂出淡淡的微笑。轻轻地,纯真的春天迎接了我们。走进春天,无论是做一朵花还是做一片叶子,都将使生命的季节充满生气;无论是化一阵风还是做一滴雨,都会让生命的愿望丰富和饱满!春天,是我们播种的季节;春天,是我们走向丰富和充实的驿站。在生命的春天里,让我们多播撒希望的种子!在新的一年里,向大家道一声:新年快乐!
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参加工作的前10个年头,我充分发挥大学时代办班刊的经验作用,自发编辑《萌芽》班刊,创设读写结合学习园地,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鼓励学生习作,播撒下爱读书、善思考、勤练笔的种子,辅导学生习作在《深圳侨报》《深圳晚报》《深圳青少年报》《特区教育》《青少年文选》《百家作文指导》等报纸杂志上发表300多篇。2006年,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学校的日益发展,我所任教的学校秉承“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教学相长,师生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创办了《成长》校报。由于我有办刊的特长和兴趣,校领导邀请我参与《成长》校报的编辑工作,我也孜孜不倦,积极为《校报》的“校园动态”“园丁桥”“春之蕾”“成长路”撰稿、组稿、审稿。2014年开始,我全面负责学校宣传工作,《成长》校报的编辑出版具体工作自然就落到我的肩上。组稿、初审、校对、编辑设计、二审和请校领导审定等工作零碎繁琐不言而喻。我总是不厌其烦与编辑组的工作人员共勉:校报是学校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代表学校的形象,社会各界比较关注,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把《成长》校报编辑、出版好,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我们学校的教育本色与教育特色,努力把校报建设成宣传的阵地、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展示的舞台。《成长》校报从创刊到现在已经编辑出版了32期。在这个百花园里,老师们的观点、思维、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学们的文字、图画、书法、手工艺术绽放出亮丽的风采,全体师生、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学校发展、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和社会反响。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二十多年编辑内部小刊物的经历,从《读书》班刊到《萌芽》班刊,再到《成长》校报,阅读和写作充盈灵魂,梦想与追求点亮心灯,陪伴我飞越所有的晴空和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