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茶一会
礼拜天早晨,窗外的鸟鸣声将我唤醒,我伸手拉了一下帘角,像扯了老式拉线电灯那根细长的绳,屋里的光线就亮了。
想起近来迷上的班得瑞纯音乐:来自阿尔卑斯山林间大自然的元音,如水澄澈。点开手机的QQ音乐,我搜出最近播放:《初雪》《寂静山林》《安妮的仙境》……顺序播放、单曲循环、列表循环,随意切换,鸟鸣声时而应和。一首接一首的乐曲,如天籁之音,在屋里漫流。这才慢悠悠起床,趿着拖鞋半眯着眼洗漱、换装,仍沉浸在音乐的旋律和意境里。
短信的天气预报显示:晴天间多云,气温23-28℃。这是冬日的深圳,阳光柔和,体感舒适。穿长衫长裤,外加薄款风衣,刚好。和吉先生一起出了门,在楼下的早餐店吃了原味汤米粉,折回小区草坪晒了一会太阳。
时针快指向十点时,吉先生说,去买点茶叶。
好。我也正有此意。
龙华和平路已是车水马龙,周末的场景,就是热闹。穿过一个红绿灯,步行至“第七朵花”店左拐,进入一条未经命名的小路,第六间铺位就是“荣兴茶业”店。
来了?
来了。
简洁的一问一答,如茶的一叶一芽。无需过多的寒暄,我们轻车熟路就坐在茶桌的配套椅上。店老板姓陈,年二十三,仪表不凡。见我们来,他放下手上的事,开始洗壶煮水,做沏茶前的准备。说起上次见面,仿如昨日,竟已三月有余。时间如流水,缓缓远去,一转眼,他的儿子已满月(孩子和太太在老家)。我们上次来喝茶,他太太腆着肚子正埋头从满竹筛的铁观音里分离茶叶与茶梗。她说自家种的茶炒的茶,快递过来后全靠手工挑拣。挑出的茶梗也不浪费,普通的餐厅、茶楼会选用这类茶梗,耐泡,且泡出来的茶水汤色好,重点是与分拣出来的精细茶叶是一致的香。茶梗价格超低,一斤十元左右,拣好的精细茶叶价格是茶梗的十倍、几十倍……茶梗除了流向餐饮业,也有人购买茶梗,用于新屋新车等吸甲醛除异味。
应是陈老板深谙和善用数学大师华罗庚的统筹方法,说话间,水开杯净茶熟,铁观音的茶香飘溢。我们闻香喝茶,陈老板沏茶说茶,好像由他口中弹出的每一个字,都沾着茶的香气。他说的茶,有入口温润且在有味无味之间游离的熟普,有清洌又绿意盎然的西湖龙井,有甘香浓厚之后回甘的凤凰单枞……轻柔的音乐悠扬,正从挂在壁上一左一右的两个银色小音箱里流泻而下。
2、闲来食茶
他慢条斯理又自然而然地摆弄着黑檀木茶盘里的茶器茶宠:两只一大一小被茶水浸染得发亮的金蟾霸住茶盘一角,五个形状各异的紫砂茶壶,两个青花瓷盖碗,一个羊脂玉瓷盖碗,一个玻璃公道杯,一个小茶漏,一支毛笔刷,一支竹夹子。茶盘边上是全智能电茶壶,双炉,一个炉煮开水,一个炉煮茶杯。日常的茶事,就这样途经他的双手摆弄而至。
喝茶,在我的家乡潮州市饶平县,就是日常。几乎家家户户喝工夫茶,无论贫富,不分雅俗。客来煮水冲茶(潮汕习惯说冲茶),是潮汕人的待客之道;一句“闲来食茶”,是潮汕人见面寒暄后的邀约、留言,也是维系关系的软桥梁。七八十年代那会,家乡人的生活并不宽裕,甚至拮据,但茶具备有,习惯日常喝茶,不管家里有没有茶几,有没有备茶叶。我的邻居老大哥,平时家里并无备茶叶,也无茶几,想喝茶时,就喊其七八岁的小儿说:去买茶米。一个五大三粗的大男人,将茶叶称为茶米,我第一次听时觉得很有雅趣,也很乐意听他这么说茶米,好像经他一说,冲泡出来的茶汤有了生活的气息。茶米茶米,茶如米,茶是米,是这意思吗?我没问,只琢磨。小店卖的小茶包是单枞茶,8克左右,用茶纸包得仔细,正正方方的,像个小魔方。老大哥常将买回的一泡茶米分成两泡来冲,晚饭后碗筷收拾好,茶盘端上饭桌,一家四口就围坐着喝茶。我若恰好从他家门口过,他必热情喊我:妹,来食杯茶(来喝茶)。他冲的茶,很酽。我喝过不少。
上初中时,听一同学说他村里有一对夫妻嗜茶,每天天未亮即起床,不洗漱也不煮早餐,先煮水冲茶。夫妻俩喝茶时也不多话,你一杯我一杯,喝舒坦了,才开始一天的生活。听上去与当代文学家汪曾褀“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坐水,沏茶。”的喝早茶习惯没什么两样。还说这对夫妻家门前有口大水缸,盛装的茶渣,快满缸了。我猜算着,这得喝掉多少克茶呀!
那时的茶几大都木制的,分上下两层,茶几左右是配套的木制沙发,上了清漆,实木纹路清晰可见。茶几下放茶叶罐子,几上摆简单的工夫茶具,圆形瓷茶盘一个,小茶杯三个和盖碗一个。茶几旁置一红泥木炭炉(讲究的用榄核炭或酒精炉),炉上放一个煮水壶。煮水的壶不大,水刚刚够洗三个茶杯后再斟出三杯茶,供三个人品饮。小茶杯口径约5cm,约30ml的容量,如当水喝,一口可饮尽;若口渴,会嫌杯太小,不够饱喉。喝的是茶,就得慢慢地“分三口品,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感受与体验茶的香韵。
闲来食茶,食的是茶,也是闲工夫。只用三个茶杯,围成一个品字,有团结团圆之意。家里来客多,也不添加茶杯,备有的茶杯,不是为客人多而备,是茶杯破损时替换。有一回和同学去班长家,十几个人,排着队喝茶,三杯又三杯地轮转。除非当下特别渴,才会开口要来一大杯水牛饮。第一道茶水不喝,只洗茶,让茶叶舒展,也去除尘灰、浮沫。第一杯茶敬客,冲茶人不喝,这是礼貌。接着第二轮煮水,第二轮沏茶,如音乐的“单曲循环”。徒手烫洗茶杯,才是传统正宗的洗杯方式,不借助竹夹子木夹子铁夹子。手指将茶杯侧拿,大拇指贴着杯沿,另几个手指轻握茶杯底部,放入另一个倒满滚水的茶杯里轻转几圈,在滚烫的水温中快速将三个茶杯洗净,既要有硬工夫,还要有灵动性。擅长者像在表演茶艺,三个杯在快速滚动中烫洗完毕,一气呵成,不急不躁,干净利落,只听得茶杯与茶杯轻碰而发出的瓷器声响,甚是悦耳。烫洗茶杯既清洁茶杯,也保持茶杯温度,此时才将茶汤斟出。潮汕人这种冲茶方式令人佩服也令人费解,曾听外地人心疼而感慨地说:这样手指会不会被烫伤?这样洗茶杯的水比喝进去的水还多!
3、一韵一味
茶业店大门敞开,每一个进来的人,陈老板不问买不买茶,而是一声邀请“来喝茶”,像在招呼串门的亲友。有空坐下喝茶的,他就用竹制的夹子从煮锅里夹出茶杯,每人固定一个茶杯,杯下垫一方形竹茶托,茶托大小与茶杯尺寸相近,茶托正中刻着一个“茶”字。喝同一泡茶,茶杯无需每次烫洗。他用的是青花瓷盖碗沏茶,倒入公道杯让茶汤均匀,再为我们斟茶。他洗杯、沏茶、斟茶的动作娴熟,得心应手,每一杯由他手中沏出的茶,都凝聚着他的茶语。
他的家乡在福建安溪,他说那里的铁观音要比武夷山的铁观音更有韵味,武夷山的茶讲究的是茶的原味,安溪的茶却是一个“韵”字。担心我没听清“韵”字,他用洗茶盘的毛笔刷在茶桌上写字,一边写一边说。我的目光随着笔刷的走向移动,一笔一划,直至最后一笔向上一提,意味深长地,我“哦”了一声,吉先生说韵字写得好有茶味。一个“韵”字,有如一首乐曲结束,最后一个音还飘在半空,有距离感,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余味。
我们喝的是高山铁观音,他说生长在高海拔(海拔800米左右以上)的茶,在云雾的作用下,茶的品质更胜一筹。高山铁观音有幽兰的香气,等不及他讲解结束,我又端起一杯啜饮,茶汤中似有一股兰花的清香把我味蕾拨醒,顿觉神清气爽,入喉后回甘。
茶的品质,他说要从茶的色、香、味、形、叶五个方面来辨别。以铁观音为例:先看茶叶的色泽,新茶鲜绿,有光泽;茶香是从第一注水开始溢出,后至闻香,最后入口;味就是入口后,舌尖与上下唇轻轻触碰,如有一股茶香弥留喉底,即所说的回甘、生津;茶叶的条形,粗细要均匀;叶的鉴别要在冲泡后,等叶片完全舒展开来细看,嫩芽的叶,色亮,枝细。有些次的茶在未泡前看,茶叶形态还是不错,但不经泡,一泡现形,叶色不亮,甚至手一捏,叶绵烂,这样的茶汤和口感,大打折扣。现在的茶树,好多不如以前的好,肥料和杀虫剂会影响茶的色、香、味……他一连贯的解说,外行的我,犹如迷失于云里雾里,但我甘愿沉醉于茶香里。我还不能够精准地用茶叶的色泽来辨别茶的好与差,只知不涩口、顺滑即好。我也爱看茶的汤色,于午后,在家“无由持一碗”,借着光,侧着头,看茶色,闻茶香。洗净尘心,任茶与水在时光里漫延。
4、茶配茶点心
他将我们的茶杯拢回,烫洗,说换普洱吧,人少用莲子壶。壶不大,紫砂的,我对紫砂壶压根不懂,家里有一大一小两壶,却不知叫啥名堂,不过,小的壶倒和莲子壶形状相似。煮水的间隙,他起身,去背后的柜子里拿出一包装的食品,说是家乡的麻糖,拆了置于白瓷浅碟,作茶配。长条形的麻糖,里面是麦芽糖,外面用研磨成小颗粒的碎花生裹住,入口有花生香,里面是麦芽糖的甜。此时的麻糖,来得正好,“因茶叶里有茶碱,空腹喝茶或是茶喝太多了,会有饥饿感,疲劳,或心率加快等症状”,简单说就是醉茶。醉茶比醉酒辛苦难受,醉酒人感觉飘飘然,胡说乱话或容易入睡;醉茶时感觉全身软绵无力,不得劲,或伴有恶心等症状。我初中时常与几位较要好的同学聚一块喝茶,对茶却没怎么了解,只知茶香,就多喝几杯,有时醉了也不知,只觉人疲,乏力。也曾听说醉茶这回事,口袋里却没多少零花钱可买所谓的茶点心,唯有口里含个糖果应付过去,后来从卖茶人口中得知糖的甜味也可解茶醉。
英式的茶配精致,有各式甜点和饼干、蛋糕、三明治等,组成三层点心塔,一壶红茶,消磨午后轻闲时光。既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社交活动,确是惬意。网上流行的“申时茶”,即在午后三点至五点这时间段喝茶,与英式下午茶时间大致相同,喝了提神醒脑,身心灵清澈。在成都,泡茶馆是日常,也是时尚,茶点心多为成都当地小吃,人民公园里的鹤鸣茶社,有售卖带壳花生,炒葵花子,还有特色糕点、钟水饺等等可供选择。我曾在成都杜甫草堂景区里的“云在”茶馆,和友人小坐,喝“碧潭飘雪”盖碗茶,茶汤淡绿透亮,入口清香。茶配是坚果:腰果,榛仁,核桃。几样坚果先是放在一片像帆一样的深棕色树皮上,再盛装在一个暗色木制的方形盒子里,有古朴之美。又端上来一个长方形的双格盒子,一格装饰,洁净的细沙铺底,上放一灰色小假山,营造出一小景;另一格底部用粉色花纹信笺垫着,上面是一块贝壳形状的浅黄色糕点,吃起来清甜不觉腻。糕点不大,一口的量,却还配上不锈钢小勺。
有次在汕头小公园漫走,路遇一家茶配小店,当时门上锁没营业,我扒在反光的玻璃橱窗上,看不透摆卖的茶配点心。从此却在心里种下小小念想,这念想是给小公园的,是给茶点心的,或许应该正确地说,是给我的大潮汕的。
5、客来敬茶
曾有记载,南宋郑清之的“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诗句,道出了客来敬茶、以茶留客的待客之道。
客来敬茶是潮汕人的待客之道和习俗,也有热情留客的好风气。有客人到来的首要事,先把茶炉点着火(潮汕话有一方言:你来火就着,说的就是这意思。)。煮水,清洗茶具,冲茶,敬茶。有时,客人多,互相推让着喝茶,冲茶的人会开玩笑说,喝了就“滚”(滚,潮汕话是水烧开的意思。煮一次水冲一次茶,每次煮的水不多,很快就烧开,并不是让客人“滚”,是说大家不用谦让,水很快烧开,茶很快有得喝了)。潮汕人平日里串门会友走亲戚,这茶是去到哪喝到哪。春节拜年期间,更是一天到晚离不了茶,从早到晚,这家喝两杯,那家喝两杯的。主人家冲好了茶,招呼大家喝茶,客人一般不作推却,掂起茶杯就喝,显得主客亲近,双方也都有面子。若主人家里有长辈,客人会捧起茶杯,先敬年长者或是长辈,等其把茶喝完,又把茶杯接回,放回茶盘,自己才喝茶。若急着要走,临走前一秒主人也要赶紧冲泡出一杯,让喝了才走。一泡茶八九次冲泡茶味就淡了,又换上新茶,接着泡接着喝。若是家里已有客人,一泡茶才冲个几回,又来客人,为表示对后到客人的尊敬,主人会把正在冲泡的茶叶倒了(不会等到茶味变淡才换),重新煮水换新茶叶冲茶,以敬后到的客人。
有次我在潮州市老城区游玩,晚上住在牌坊街上的一家民宿,第二天一早下楼,就见茶桌边坐着一位白发老太太,民宿主管正在冲茶,三杯茶,两个人,细声聊着天。她俩见了我,都喊“来食茶”,我笑着上前寒暄几句,原来老太太是老城区居民,住附近,趁游客还没出门(早起的人少),出来遛一遛。有次偶然绕到民宿门口,民宿主管热情招呼歇脚,一来二去,路人成好友,老太太时不时就来食茶。
龙华清湖菜丁市场附近,有一家揭阳人开的日杂店,店门前摆着一张矮矮的小木凳,上面放一个长方形铁茶盘,茶杯茶壶放在茶盘里,边上有两张更矮的小凳。这小茶台,也常有老乡坐下来,喝一杯,聊彼此的近况。我有时买菜经过,见日杂店老板一个人在喝茶;偶有三个人喝茶,两人坐一人站;若是两个人,就刚刚好,一人一凳。
而不管家里来不来客人,晚饭后,平常人家也大多围坐一起泡茶喝茶。头几道茶,很酽,小孩子一般喝不惯,就等茶淡些才喝。潮汕的小孩子就是这样在耳闻目染的喝茶氛围里成长,慢慢听慢慢懂“客来敬茶”的待客之道并传承。
6、茶水相依
置于我面前的这一杯普洱,汤色温暖,如深秋晚霞。茶氲缕缕自茶汤升腾而起,在杯面盘桓后,渐渐消散。我喜欢将普洱静候一会再喝,不像铁观音,一沏出即端杯烫饮。陈老板说,这样喝普洱更能感受到它的香滑和无味之味。果真,入口顺滑,香气尽驻心间。
茶与水的关系,我一直以为水应是茶的魂,给了茶叶第二次生命。没有与茶相匹配的水,好茶会被浪费。一般古人讲究水要活而鲜,甘而洁。现在多取用净化后的天然水、蒸馏水。记得小时在老家,每有进山捡柴禾或干活,必带一水壶,灌装山泉水,以备沏茶用。山泉水甘甜无比,简单烧开,也回甘留甜,更何况与香茗相融。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里写贾母一行至栊翠庵吃茶,妙玉亲自捧茶给贾母时,贾母问这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而专供黛玉宝玉他们吃的,又是另一种水。黛玉不知,以为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每每想起这段用梅花雪水沏茶,便觉雅致,又觉奢华。还有《浮生六记》里,沈复写芸娘烹茶煮茗,也是特别雅致,“夏月,荷花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我虽无闲情效仿妙玉积五年的雨水于地下,也无雅致效仿芸娘置茶包于荷花心而将花露烹茶,但我依然坚信,水为茶之魂。上好的水质能将茶的韵味提升。好水当配好茶,任一样差了,这口茶的汤色与口感就称不上完美。
水的温度也要合适,陈老板说一般绿茶的水温不需太高,90℃左右为宜,太高温度的水会把绿茶的嫩芽和茶中的维生素C破坏。而乌龙茶和普洱,要用100℃的沸水冲泡,才能将茶香茶味充分冲泡出来。
7、茶养真情
吃了茶点心,又试了第二款普洱,他说这是珍藏五年的熟普。五年的普洱不算长,却沉淀了时间的味道。若是五年的友情,沉淀的又是什么味道?
有一年国庆,我回了老家,同桌同学诚邀我到她家喝茶还留我吃晚饭。娇小的她骑摩托车载着我,穿行在县城大街,到菜市场采买海鲜、小菜,两人边买边商量着每一道菜的烹饪方法。我印象里那个“十指不沾阳春水”更不谙厨事的她,在回到她家里喝茶的间隙,不时进出厨房,一个人把四菜一汤煮好端上餐桌(我只象征性地打打下手)。两人坐在餐桌边,像在学校上课时那样并排坐着,我左她右,我们说起过往的点点滴滴……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与她同班,初中同班,高中同桌,这关系算来已历经三十几年光阴,在时间面前,我们的友情更坚固。
饭后又一起到同学家喝茶,附近的同学也赶来,茶话间提起一条网红路,说是自带茶具的网红喝茶好去处。已是晚上九点多,五个女同学竟一拍即合,把泡茶用具一并带上,开车前往。网红路在县城黄冈的沿河北路,河是黄冈河(又称凤江),河段上游堤围加固提升,沿河路面(改造后还未正式通车)也拓宽,两旁栽种了花树,一到夜晚路灯亮起,来散步的来泡茶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我们到达时,长长的河边堤围上人来人往,各式各样的简易小茶桌小茶炉,摆成一条长长的风景线,甚是壮观,难怪成网红。车停路边,好不容易觅得一处落脚位置,把桌椅,茶具,燃气茶炉,桶装矿泉水通通搬下来摆放好,就点火煮水泡茶……河对面灯火点点,映照在凤江宽阔的水面上,风轻轻地从我脸上掠过……我常忆起那个夜晚,记不清都讲了些什么,却忘不掉那晚的锯朵仔茶香,和那一张张笑脸。茶由浓转淡,同学友情却更深,那热闹里的一份宁静,随着黄冈河水静静流淌。
陈老板经营茶业多年,深得新朋老友信赖,茶客渐成茶友。我经过朋友阿冬介绍,才知这家茶业店;阿冬因买茶而认识陈老板,如此结缘,是真心真情。陈老板常说不来买茶,过来喝茶聊天,也是欢喜欢迎。我想,一个与茶朝夕相处的人,心境平静和祥和的状态,必定有着某些细微的吸引人的动人之处,让人愿意与之拉近距离。很难想象,不喝茶的人,面对面,如何心平静和地交流、对话?
到阿冬家里或公司,除了喝茶,还能欣赏到他养的壶。他对紫砂壶的钟爱,不亚于对茶的热爱。他养的紫砂壶,在家里在公司算起来有二十几把。他说有时人不喝茶,也要泡茶将壶养一养,一个“养”字,足见他对壶投入的是一份真爱。
8、茶养心身
市场经济下的茶业,大多茶馆商业味浓于茶。能有一处空间,只与茶有关,与经济利益无关,实属难得。
女儿上幼儿园时,我曾带她去“荷花苑”参加公益亲子成长班学茶道,三十几名小朋友,静静端坐蒲团上,每两个小朋友共用一张实木桌,桌上摆放形状各异的一套茶具。老师在讲台上,轻手拿起每一件茶具,轻声细语讲解,演示,孩子们屏气凝神,跟着老师的示范动作轻拿轻放茶具。当三十几个小朋友一起手执茶盖盖上茶壶时,若有茶盖与壶身触碰而发出声音,就需重来。一次又一次,老师没有厉声叫喊,小朋友们没有吵闹没有厌烦没有放弃。最后,在寂静无声里,三十几个盖子盖在相应的茶壶上,一滴声响也没有。
这时才开始沏茶,这茶道,教会小朋友从小用静心、欢喜心品茶。透过认识茶器来爱物惜物,透过茶叶来认识茶的种类。茶沏出来后,每位小朋友先为家长奉茶,让孩子从小懂得用恭敬心感恩心奉茶。那一刻,我也是感恩的。
我一女友爱茶,在家出门都离不开茶,每与她出门游玩,必能喝上她带的好茶。她的车后尾箱里常备一整套茶具,外加一个小拉车,专门拉整套茶具的。去阳台山蝴蝶谷泡茶时,便用上了小拉车,上山时,轻便许多。泡茶的桶装矿泉水,也都提前备好。她前些日子在朋友圈里发出她储藏的普洱茶,七子饼茶,形如圆月,也称圆茶。一纸箱6筒,每筒里各有七饼。封条上写着:某某茶业。2023年生茶。邓某某珍藏。她说,等小宝长大了,有自己的茶室的时候再来品茶……当母亲的为孩子想得长远,储藏的何止是茶,更是一份走过漫漫岁月之后沉淀下来的幸福和爱。
9、与茶相濡以沫
不知不觉在茶业店一呆几小时,试了几款茶,听陈老板讲了很多有关茶的行内话。我还问到品茶的最佳时间,他说,每一天中的每一个时辰品同一款茶都有不同的味道和感受。一般在下午两点至五点这时间品茶最好。想想也是,早上,人睡了整整一夜之后,各个器官没完全苏醒,大多人也难有时间慢品;中午,只能算是解渴;真正在午后,那段慵懒的时光,身心舒展开了,方能品出茶的灵气。
“茶,灌木或小乔木。叶革质,边缘有锯齿。花白色,萼片阔卵形至圆形,花瓣阔卵形。蒴果球形,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经广泛栽培,毛被及叶型变化很大,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这里介绍的是茶的基本形态,作为一种植物来描述。而陆羽在《茶经》里全方位展现的是一个异彩纷呈的茶叶大世界,正是“小叶子,大学问”。茶,这一片简单的小叶子,也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爱茶的人,各有所爱的理由和方式。有人喜闻一阵茶香,有人爱饮一盏茶汤,有人爱吃茶树上的茶泡,而有人乐意为一朵茶花作诗,而我有幸,读到茶花诗的全部。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俗世里那些大大小小“毒”,茶能解否?一句“茶有抗压力和抗焦虑作用”,给了有力的证明。用茶缓解心境,用茶静养心身,是无尘无埃的一片洁净。
茶喝得差不多了,我们起身选购了铁观音、普洱两款茶,还有一只中号三足金蟾。陈老板说金蟾是茶庞,会带来好运。
我想好运应是有茶香润心,有亲朋好友挂牵,有不急不缓的从容人生。在某个午后或夜晚,为一声“闲来食茶”而赴约,围坐一起煮水沏茶端杯品茗。茶香四溢里,有闲,有茶,还有与茶相濡以沫的人,聊着与茶有关或无关的人和事。
闲来食茶,任时光流逝,任年华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