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na
  • 6100
  • 15条
你好,布吉(不急)
  • 海选入围

租房篇

说到布吉,大家第一反应该是拥堵的“不急”,或者是网上流传的谐音梗“我怕来不及(布吉),我要抱着你……”。其实布吉名称的来源与“不急”并无关联,据说当年广九铁路通车在布吉设立站点,工作人员是讲粤语的,错把当地居民客家话的“布隔”听成“布吉”,粤语和客家话读法不同造成的乌龙,时至今日,逐渐成了一种调侃方式。

布吉的拥堵像是一个地标性IP标志,而我眼中的布吉却有另外一重身份:叫生活。生活二字在无数人的生命里是一个用旧的名词,但此刻,它是拥有温度的动词。

布吉大部分是城中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风格,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红黄白,错落有致的农民房。最低两层,最高九层。如果说园岭新村的“密”是一种林深见绿的幽静,那布吉的“密”就是一种烟火味的柔情。

我与布吉的缘分从2011年开始,那是国庆假期的午后,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跟随堂姐坐着大巴来到深圳。租房在马山村,转乘公交到达荣超花园站还需要步行几分钟。拖着行李箱提着水桶在斜坡上抬眼看去,地铁在高铁桥上飞驰,道路两边车流如织,国展苑高耸的住宅区,感觉一切都是崭新的,我的生活也是。

翻过斜坡是一片老旧的城中村,有种繁华与简陋一墙之隔的落差感。房子是个单间,进门是过道式的厨房,里面是卫生间,小窗户透着微弱的光线。左边是房间,放着1米2的床后空间显得有点逼仄,房间有两个窗户,光线显然比卫生间好了些。房租550块一个月,这个价位在租房市场上算是实惠的,均是空房,需要自己置办家具。这也算是城中村的特色吧,不包家具的房子装修一般租金便宜,拎包入住的房子装修较好租金偏贵。我们刚来深圳东西少,家具自然也简单。

姑姑和姑父在马山村租了个店面做早餐,可能是有亲戚在身边,周围的居民又大多是客家人的缘故,我很快适应了深圳的生活,经姑姑介绍在新一佳一家鞋店上班。新一佳和马山村的距离不算远,但也不是很近,穿过广九铁路人行隧道,过天桥上一个斜坡就是马山村,步行大概20分钟,这段路最费时的就是布吉老街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常年拥堵。如果拦一辆出租说去布吉老街,熟路的师傅一般不是说不去,就是装不认识。对于争分夺秒赚钱的出租车司机来说,去布吉是一笔非常不划算的生意。

有网友分析造成拥堵的原因是因为地形设计不合理,我认为红绿灯显示时间不合理也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早晚高峰期,绿灯仅显示30秒,行人必须小跑才能勉强通过,期间还会和电动车擦肩而过,车辆又要赶在30秒绿灯的时间内驶出十字路口,时时刻刻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马路对面竖立着一块布吉老街的石碑,沿着路口一直往下走可以看到布吉老街公交站,站牌不大,却是联通进关和出关的重要站点,是布吉最忙碌的站点之一,往前50米左右就是新一佳。当年新一佳在深圳算是数一数二的连锁品牌,上千家线下门店,是附近许多居民购物的首选。人流量非常庞大,特别是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老板娘看中了布吉街的人流量,在新一佳三楼租了间店铺,正缺人手,我便补了这个空缺。

为了减少通勤时间,我和堂姐把马山的房子退了,搬到布吉沙龙路的大单间。我清楚记得当时我俩的东西一辆三轮车绰绰有余,而在十年后的今天,搬家没有一辆3米中型货车是肯定装不下的。

大单间面积可以做一房一厅,阳台厨房卫生间的面积像是一个大阳台改造而成。这种改装在城中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原房东为了租金最大化,经常会把几室几厅改成独立的房子出租。房租650块一个月,不包家具。从阳台望出去,视野开拓,光线充足。去新一佳只需要十分钟,离姑姑家也近,周末有空大家会围在一起打边炉,唠唠家常。

鞋店的工作对于我而言只是一个中转站,半年后,我还是选择走进高楼之间去打拼。新工作是一个普通文职,试用期工资比鞋店还低,但我没有气馁,那时候的我总有一股劲,感觉自己会有更大的舞台。

找到新工作不久,姑姑跟我们说不租房了,早餐店也不干了,要把爱联的房子收回来自己住。他们住的一房一厅房租是750块一个月,我们接手的话是850块一个月。相比650的单间,吸引力并不是很大,不过姑姑给我们留了一些家具,就这样,我们的租房慢慢宽敞了,家当也日渐充盈了起来。

进门是客厅,直走是厨房,里面是卫生间,左边是房间,往里是阳台。地方挺宽敞的,只是在二楼,光线有些一般。一楼是烤鱼店,生意很火爆。好像是一家夫妻店,老板是外省人,下午4点开始营业到凌晨4点,风雨无阻,一年只有春节才会闭店。他们家有烤鱼,也有一些湘式,粤式小炒。深圳的打工人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各不相同。饭店的老板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会搞一些南北特色美食来混搭。店里菜式不少,最好吃还是招牌烤鱼,味道不错,鱼肉新鲜,配菜多,最重要的是性价比高,一顿下来才百来块出头。在宝丽路住的两年多里,我们去吃过无数次,过生日,请朋友吃饭都来这家烤鱼店。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楼上楼下两步路的距离,不过生意好的时候,就算我们近水楼台,也要提前预约,不然只能乖乖排队。

烤鱼店在我们搬走后,我再搬回布吉的几年里还在营业,有朋友过来玩,还是首选这家店。隔壁有个小店也做烤鱼,生意远没有这家火爆,只可惜2020年的病毒风暴让他们在宝丽路的故事画上了短暂句号,无形中也给了隔壁小店一波分流。

再次回到布吉,是2018年6月,天气炎热,中介是老乡,很热情的给我介绍他手上的房源,这不是我第一次找房子,不一样的是这次是我一个人住。中介带我从格塘路穿到李屋村又穿到沙龙路最后到百花一路,绕了大半个布吉社区。布吉跟几年前差不多,变化并不大,我自认为对这个地方相对熟悉,但这一路下来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巷子穿巷子,弯弯绕绕。每个路口都好像是出口,又好像不是出口。城中村房子很紧凑,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较窄,本来光源就有限,加上密密麻麻的电线交错,显得幽暗狭小。有趣的是,住宅区一楼基本是做生意的门店,当夜晚来临时,理发店、美甲店、杂货店、糖水店、快餐店把幽深的巷子照得灯红酒绿,车流和嘈杂的人声交织,画面倒显得温馨又和谐。

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百花一路5楼顶楼的大单间吸引了我的注意。单间一般不会有阳台,这是我看了很多单房下来的结论。这个5楼的单间同样没有阳台,不同的是有个大平层,是公共空间,大家都可以使用,这种大平层是晾晒的最佳位置。

这层5楼高的房子是以前工厂的员工宿舍,两边还有3层楼厂房,现在都改成了公寓出租。顶层光线足,左右两边都是一房一厅,单间在中间。不同的是左边一房一厅是水泥吊顶,月租1300,中间单房三分之二是水泥吊顶,三分一是铁皮。右边一房一厅墙体和房顶都是铁皮搭起来的,月租1200。城中村有不少顶楼加铁皮层的情况,比平常的房租会便宜些,不过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单间是950块月租,因为有空调、热水器和床,中介说50算是这些家具的管理费。我硬是靠卖惨让中介免了50块的管理费,定下了这个单间。这个单间结构很简单,进门就是隔断的厨房和厕所。左手边放了一张床,剩下的家具需要自己置办,看着这个空旷的房间,我想很快就会把这里填满。

中介给我推荐了房东的名片,现在交房租不需要给现金,直接微信转账,很是方便。我以为有微信转账就不会见到房东了。他倒是敬业,特意从横岗赶过来跟租客一一确认信息,听他说是刚刚从老爸手上接来管理。房东很年轻,穿着时髦,180左右的身高,妥妥的高富帅。脸上还有稚气未脱,像是高中不顾学业辍学接管家业的公子哥。

租房隔音效果不好,经常能听到左边一房一厅的租户聊天打闹的声音。偶尔上下楼会打照面,是两个年轻女生,年纪可能比我小一些,性格应该是比较开朗随性的类型。经常听她们说着说着就笑了,说着说着又哭了,特别有趣的两个小姑娘。右边一房一厅是个跟我差不多大年纪的男生,高高壮壮的。喜欢跟朋友组队打王者,我们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游戏进入高潮的时候,手机里队友的声音都能传到我耳朵里来。他比我搬来的早,可能对布吉不熟悉,在租户群里加了我,时不时问我知不知道哪里可以购买二手家具,知不知道哪里有菜市场。我们并不熟,上下楼也只是打个照面,并不会过多去关心彼此。在深圳,大家都忙着搞钱,没心思闲聊。

独居的生活还挺奇妙的,事事需要亲力亲为,我发现我开始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心态也在慢慢转变,假期会约好友光临我的小窝。独居最大的挑战是做饭,自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美食方面的天赋,不是个能进厨房的料子。只是外卖吃多了,偶尔也会想吃点自己做的家常菜。懒得出门的时候选择美团买菜,送货上门,非常人性化。想出门的时候,也会去菜市场逛逛。

租房出来是白花一街和宝丽路的十字路口,这个路口没有布吉老街那般拥堵,右边有个家和乐购物广场,住在宝丽路的时候偶尔会过来买水果和零食,再搬回来后,去的次数极少。里面可以购买的种类不多。更多时候会去莲花路的喜利宝超市,那边的零食和青菜价格相对便宜些。

直走是宝丽路,离烤鱼店仅1分钟的路程,一直朝着沿街店铺往下走可以看到红色的招牌“浪记面店”,再往里走是一排排残缺不全的客家建筑,部分建筑外墙会雕刻一些别致的纹路,从清代流传至今,现在被龙岗区列为不可移动文物,老圩村菜市场就隐秘在这里。

老旧的房屋仍有人居住,不少房屋做了修缮,正常居住不成问题,大部分租户是菜市场卖菜的摊主,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摊主,摊位离租房近,午间休市可以回去小息一下。有时候买菜经过,摊主的房门没关,可以看到平房面积不是很大,客厅和厨房几乎融为一体,调料架上的瓶瓶罐罐和客厅置物架上的杯杯碗碗排列整齐,井然有序,与平房富有年代感的画风不太相符,却又显得合情合理。老奶奶在客厅整理刚到货的新鲜菜品,老爷爷在厨房忙活着当天要做的饭菜,越过画面我好像看到了许多年以前先辈们的生活状态,岁月流转,往昔如梦如幻。

一座城市最热闹的地方应该非菜市场莫属了,卖干货、卖水果、卖青菜、卖肉类、卖海鲜、卖熟食等各式各样的店铺接应不暇。清晨和傍晚这两个时间段是刚接送完孩子的大爷大妈全职主妇“大展手脚”的好时机。店主吆喝声,买家讨价声和来往车辆的鸣笛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一幅市井生活图。

两年后,我的独居生活随着发小的到来结束了,发小因为工作原因被公司调回深圳总部,经中介老乡介绍,我们看中了老圩村六楼的一房一厅。月租1600,客厅光线一般,阳台对面一米开外是另一栋住宅楼的阳台,视线受到一定影响。我比较看中是房间的光线,非常充足。窗户看出去是对面住宅楼的顶层,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农民房。让我惊喜的是厨房和卫生间被前租户打扫的很干净。在我的印象中,打扫刚租的房子卫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许是前租户有洁癖吧,为我们省去许多麻烦。

从单房搬走之前,我见到了5层出租房“楼主”,真正的房东,看起来70出头的样子,个子不高,见到他的时候在楼道搞卫生,中介老乡刚好也在,他们好像在讨论装修房子的事。中介老乡跟我介绍房东的身份,我很诧异,上次见到的房东还是个十几岁的帅小伙,怎么变成老大爷了。老乡说那个是二手房东,别看只是二手房东,手上房源可不少,管都管不过来。原房东从二手当房东那把这栋楼接回来,想重新装修再租出去。

由于深圳的城中村居多,原住民大多在市区住新房或者到国外去了,原来的房子无人居住不如挂在中介出租,而房子多了,中介管理不过来,便发展出了二手房东、三手房东的管理模式,赚点中间差价,原房东的房子又能租出去,久而久之大家也默认了这个方式。

再次搬家终于是意识到自己有多喜欢买买买,客厅和房间塞的满满当当。善于收纳的发小将生活用品、护肤品和一些盲盒小物件塞满置物架,有种生活脚踏实地的充实感。房子是租的,生活是自己的。以前觉得独居挺好的,现在多了一个舍友感觉更香。发小喜欢做饭,于是我在公司便有了爱心午餐,周末还能吃到家常菜,幸福如我,日渐圆润。

我们隔壁是两个女生合租,经常只有一个女生在家,有段时间她脚受伤了找我借冰箱保存中药,我们就这样认识了,互加了微信,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她说舍友经常出差,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还好男朋友住的近,会给她做好吃的,照顾她。可能就是患难见真情吧,2024年年初给我发信息说她领证了,我也算是见证了一段出租屋的爱情故事。正对门是一家子,夫妻二人带着一个读小学的女儿,因为租房的冰箱坏了,找对门的大哥帮忙,算是认识了。平时上下楼也会简单打个招呼。

在深圳住了十多年,我发现认识的邻居屈指可数,大家关起门来就像屏蔽了外面的世界,房间里是独属于自己的小宇宙。大家每天早出晚归,互不打扰,非常默契。这种冷漠的邻里关系,让我很怀念老家的小-平房,邻里之间互相串门,唠唠家常,分享自家种的菜,做的美食……那是一段充满人情味,烟火气的美好时光。


景点篇

布吉社区是2006年才从布吉街道分出来的,总面积约0.6平方公里,管理人口约7.5万。范围不算大,以城中村为主,汇聚的人口不少。管辖范围布吉老街以西,莲花山庄以东,宝丽路以北,大坪路以南;另外包括西环路的盘龙村、东心岭及双冠丰和西环路建材市场一带。

布吉处于深圳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租金相较福田罗湖更有性价比,许多打工一族会选择跨区上班,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利益最大化。与CBD的市场如海商战如歌不同,布吉的不疾不徐,更适合生活。但是布吉不止有生活,它还有专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

布吉老街石碑的左边刻着“凌道扬故居”五个大字,往下走,在布吉中心小学的左侧有个岔路口,左边是老圩村菜市场,直走会看到两层楼高的灰砖清水墙建筑,在低矮的平房中显得有些突出,这就是凌道扬故居。由凌道扬祖父凌启莲于1902年所建。

凌道扬是中国近代著名林学家,出生于1888年,1914年获得耶鲁大学林学硕士学位,是中国获得该学位的第一人。1916年,所著《森林学大意》成为民国林业研究和林业教育史上最早的林业科学学术著作和教科书之一。与此同时,参与中国第一部《森林法》的制定。提倡中国设立“植树节”,发起创建了“中华森林会”。1921年,第一份林业科学刊物《森林》创刊。

凌道扬的功成名就源自于凌氏家族庞大的文化根基影响,凌氏是深圳书香门第、诗书传家的大家族。凌姓在布吉原住民是第一大姓氏。始祖是周文王少子卫康叔,卫康叔有个儿子在周王室为官“凌人”,他的后人就以其官职作为姓氏,由此产生了凌氏。凌氏家风严明,在近现代百余年里,涌现了几十位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

据说自康熙初年,梅州、惠州等地的客家人相应政策,纷纷奔赴深圳,开荒垦殖、重建家园。布吉凌氏始祖是广东梅州人,迁至龙岗布吉老墟。咸丰年间,凌氏接受西方传教文化,成为深圳最早的一批基-督教徒。

自凌启莲一代起,凌氏家族因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迅速崛起,人才辈出。凌启莲是一位传奇人物,思想开明,接纳西方教育,在深圳多地创建基-督教堂,布吉老圩村基-督教堂遗址为其中之一,给予后辈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如今坐落在石芽岭的布吉教堂为李朗村布吉堂新址,这座伟岸的西式建筑,记录了中西方百年历史文化的融合。

凌氏宗祠位于布吉一村三巷9号,初建于康熙年间,经过几次重修,堂号凌云堂。凌氏祠堂的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西式拱门,中式立体雕塑,雕梁画柱,诗词间透露出大家风范。

布吉还有几处具有历史记忆的碉楼。其中比较特色的是天兴楼,位于布吉社区何屋村。始建于清末时期,墙体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旧时用于防御土匪,现在被龙岗区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建筑的存在只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个证明,然而族群的发展和壮大,才是血脉传承最终的意义。客家人热情好客,接纳五湖西海的打工人,汇聚成了“深圳”。


美食篇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比较随性,但是饮食方面,我可不会亏待自己。由于不爱做饭,寻觅美食是我每天下班必备技能。

沙龙路4-15号是一家四川麻辣烫店,每次晚饭没着落的时候,这家麻辣烫就是最好的选择。老板是四川人,大家叫他阿平。个子不高,寸头伴着些许白发,经常穿条纹衫和短裤配拖鞋,看起来很随和,实际上技能buff叠满,拥有一个最强大脑,过目不忘。只要去过两次以上的客人,喜欢加辣还是喜欢加麻,要不要葱花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放调料之前会温馨提示上一次客人点的味道,如果有特殊要求,会做临时调整。

这家店从下午4点营业到凌晨4点,可能是把麻辣烫当宵夜的人居多。这家店在我刚搬来沙龙路的时候就在这了,当时的店面比较小,堂食坐不下几个人,大多会选择打包。几年后生意做大了,把隔壁店盘下来,堂食的位置便多了起来。刚开始去吃的时候价格很便宜,随着物价上涨,菜品的价格也调上去了。菜品很新鲜,特别是老板调的灵魂酱汁,是麻辣烫美味的终极秘密。

再次光临时,原来负责煮菜品的年轻人换了,后来闲聊得知现在这个小伙子是老板的儿子。个子也不高,烫着一头锡纸烫,脸上还有未褪去的婴儿肥,眉宇间有些零零后的不羁。老板说原来那个年轻人创业去了,儿子年纪也到了,是时候该历练历练。老板还有一个小儿子,刚上幼稚园的年纪,隔壁店铺也有差不多大的孩子跟他玩在一起,老板一边嫌弃的说叽叽喳喳吵死人,一边露出幸福的面容。

往前直走,沙龙大厦有个大王鸭货,卖的是鸭脖鸭爪之类的绝味店,一对年轻夫妻开的,店名不太好听,但是绝味的味道深得我心。出远门的时候,我会选择买他们家的鸭脖、鸭爪和鸭肠,还会点一些素菜,比如莲藕、海带。鸭肠很脆很辣,让我又爱又恨。味道很正,性价比不是很高,偶尔尝尝是个不错的选择。

鸭货店斜对面是一家金麦糕点店,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妻,老板在里面烤面包,老板娘在外面称重打包,店面不大,很快就会围满客人,老板娘手脚很利索,乱中有序。面包大多按斤称重,花样很多,糕点没有正式的名字,老顾客都会默契的以面包的口味来命名,南瓜饼、鸡蛋饼、肉松面包、紫薯面包之类的。我最喜欢吃他们家的一款糕点像小馒头形状,底部一层焦糖,吃起来脆脆甜甜的,5毛钱一个,我会选择买3块钱,狂炫6个来满足我的胃。

往上走到三叉路口有三家超市,佳佳好生鲜超市、金海天连锁超市、购爽快生活超市,颇有三足鼎立的意味。以前经常在佳佳好和金海天两家超市挑选青菜和水果,后来发现旁边购爽快生活超市的青菜和水果更新鲜也更便宜,在佳佳好和金海天排队买东西的次数就少了。商战就是这么平平无奇,价格低才是王道。

金海天对面有个流动推车摊,黄色的招牌上写着老杨手撕鸡。摊主是一对夫妻。金黄色手撕鸡看着就很有食欲,表皮香脆,肉质细腻,配上老板的独家秘方,手撕鸡的口感得到质的飞升。老板有个上幼稚园的女儿,喜欢躺在长椅上看小猪佩奇,不忙的时候,老板也会在坐在凳子上看抗战剧,声音放得贼响,隔老远都能听见。

佳佳好后门有家红名重庆凉拌菜,老板也是一对夫妻。下午4点左右开始营业,晚上11点左右收档。老板有点胖,特别是肚子像装了一颗篮球,圆鼓鼓的,别看老板人挺憨,做起事情来动作很利索,老板娘在前面给客人递装菜的小盆子,打称和调料。老板在后面负责给客人买的卤味切件。这家凉拌菜的选择很多,左边是猪头肉、猪大肠、五花肉、鸡胗、鸡爪之类的卤味下酒菜,中间和右边是菌类、笋类、豆类、海带、莲藕、秋葵之类的素菜。

这条街还有两家凉拌菜,我都吃过,比这家便宜,不过没有这家的调料香,味道是我吃过最喜欢的一家,辣油和麻油混合,再加点醋,撒上芝麻,味蕾会感受到非常独特的层次感。看着瓶瓶罐罐的酱料,非常家常,但是我复刻不出来这种味道,这里面的门道应该就是老板生意好的原因。好吃回头客自然就多,老顾客的喜好老板早已烂熟于心。客人还没开口,老板已经提前选好几样菜品。这种技能,好像做生意的人都会无师自通。

老板有个读中学的女儿,好几次周五晚上我都会遇见她,斯斯文文的,行李箱在角落放着,闲下来的时候在一边玩手机,忙的时候也会帮爸妈打打下手,有次听她问妈妈自己的东西放哪里去了,妈妈温柔说的就在你房间的抽屉里呀,声音很轻,听起来甜腻腻的。

佳佳好正门对面是一家茂名烧鸭店,也是一家下午才营业的店,加上靠近菜市场,下班高峰期这家档口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烧鸭店的特色就是茂名烧鸭,表皮香脆,肉质鲜嫩,供不应求,非常热销。店里还有一些卤味可以选购,现切现卖。我更喜欢他们家的盐焗鸡爪,跟梅州客家鸡爪的味道一模一样,很快我就成了这家店的常客。有时候下班回来鸡爪已经卖完了,卤味一般不存货,卖完截止。

金海天旁边有一家K妹现炒快餐店,晚饭时间坐无虚席,是不少农民工、外卖小哥和不爱做饭的年轻人不二之选。荤素搭配,价格实惠。每次路过都能听见油烟机在哄哄作响,可以想到老板的颠勺都要冒火星子了。我对小炒兴致缺缺,路过多次始终未进店品尝,不过吃饭的人不少,想来味道应该还是不错的。

从沙龙路出来,连接莲花路和正向街的交叉口有家红底招牌黄色字写着“旺旺麻辣烫20年老店”,晚上6点营业至凌晨4点半。别看老板是个中年女人,扎着马尾,穿着简单,她的独门调料手艺可谓是一绝,收获了不少忠实粉丝。这是我无意间发现的一家宝藏店,当时牌子上写着16年老店,6字是另外贴上去的,底层可能是数字5,被这家打“补丁”的招牌成功吸引,老板可能有洁癖,店面不大,卫生搞得很干净,菜品很新鲜,冰柜上层是素菜,下层是肉类,旁边的桌子放着面食之类的干货,装酱料的铁盆都干净的反光。麻辣烫我钟爱素菜,绿油油的青菜上裹着一层微辣的红油,高汤冒着浓浓热气,香气扑鼻,一定要细嚼慢咽,感受酱汁在舌尖迸发的美妙瞬间,那一刻,美食的治愈效果达到百分百。

有美食的地方,汇聚的人自然就多,莲花路是出租车师傅非常头疼的地方,却是美食爱好者的打卡圣地。当夜幕降临,这条街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晚上8点左右,莲花路两边全是烧烤炒粉推车摊。在易站(莲花店)门口有个特别的炒粉摊。老板是一对百岁夫妻,两位老人70多岁,身形矫健。老板负责掌勺,老板娘负责上菜和打包。老板年轻的时候是干炊事班的,年过古稀还能熬夜做生意,年轻时候的经历功不可没。老板话不多,手上功夫了得,倒油,打蛋,下料一气呵成。老板娘满头银发,笑容和蔼,是老板的得力辅助。老板娘说他们2011年开始摆摊的,以前炒粉炒面3块钱,现在是10块,还有炒花甲和炒螺之类的。推车摊没有名字,非常简单粗暴的把菜单打在上面,一目了然。没什么特殊情况晚上8点准能在易站门口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凌晨5点才歇业,对于莲花路上的打工人来说,是深夜抚慰心灵最好的良药。

一碗炒粉下肚,自然要在莲花路47-2号的潮汕糖水小吃集合店来一杯清爽的凉水解腻。店里有甜汤、姜薯、冰饮、刨冰、车仔面、炸豆干等小吃。吃甜品我一定会点香芋椰汁西米,软糯的芋头配上香甜的椰汁,还有颗粒分明的西米,唇齿留香。冰镇甜味更好,加热香味更浓,各有千秋。下班高峰期店里客人特别多,喝甜品的客人都坐到了门口,还有不少年轻人在一旁排队,外卖小哥得挤进人群,才能取到餐。

一群好友里,穿着打扮可能风格迥异,但是他们对美食的热爱绝对高度统一。在莲花路32号来自潮汕的王者牛香火锅店,永远会有一群年轻人围着火锅谈天说地,互诉衷肠。我会留意到这家店一是因为人多,晚饭时间拖家带口的在门口排队,二是路边停着不少名车,特别是晚上10点以后,正是年轻人的主场。这家店在病毒时期餐饮业最萧条的时候,任有不少顾客光临。客人多到店里坐不下,老板便盯上了旁边闲置的空地,后来因为街道管制,那块挤满客人的空地再次被空了出来。

上午10点营业至凌晨2点,这家店的招牌是牛杂火锅,小锅两个份68块,特大锅家庭版158块,价格亲民,牛杂料特足,汤很鲜,肉吃腻了来一口吸满汤汁的白萝卜,幸福指数飙升。还可以搭配一些凉拌、小炒之类的素菜。潮汕人对吃是非常讲究的,我们可以说潮汕方言不好听,但是绝对不能质疑他们对美食的追求。“好吃”是对潮汕美食最没有参考价值的形容。

布吉老街的“老”是拥有岁月痕迹的,前面说的美食我都会强调老板的调料为特点,其美味程度来推荐。布吉还隐藏着好几家20年以上的老店。如果说新店吃的是味道,那老店吃的就是情怀。

大快乐茶餐厅,1992年开业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换了“皮肤”依然伫立在莲花路50号。新装修保留了香港复古元素,个性化的广告语紧贴时尚潮流。早上8点营业到凌晨12点,中午点杯柠檬茶配明炉烧鹅饭填饱肚子,下午来杯“真猪奶茶”配一口西多士解解乏,晚上煲仔饭加肥肠,喝点店里自助茶水。炎炎夏日,这是多么仙品的搭配。

大快乐有自己的“巴适”,隔壁南都咖啡也有自己的杀手锏。2001年“出生”在莲花路38号的南都咖啡以西餐为主。焗牛扒饭、干炒牛河、豉椒鱿筒饭都是热榜选项,罗宋汤的开胃给菜品加了些许特色。我对牛肉的喜爱值一般,意面成了菜单里我比较关注的菜品,他们家的柠檬茶也不错,搭配意面对我的味蕾很友好。店里的氛围感特别适合小情侣约会。

布吉除了客家人,香港人也不少,隔几家店就会有一家茶餐厅,有一家茶餐厅深受中小学生喜爱。坐落在格塘路2号的天王星茶餐厅(B店),是不少深圳人青春的回忆。点杯柠檬茶配上薯条、车仔面和西多士,几个穿着蓝白校服的小孩围坐在一起,嬉笑打闹,感受只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

客家人多的地方,肯定不会缺少客家美食。最有代表性的客家美食就不得不说浪记了,1992年浪记在深圳布吉长盛路开了第一家店。肉沫拌面,枸杞猪杂汤,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素朴的烹饪方式,简单的搭配迅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几年间,在深圳开了多家分店。布吉老圩村店是早期的分店之一。24小时营业,老板真是把店铺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点餐后服务员会给一个红色带数字的牌子,上餐对应牌上的数字,非常有仪式感。很快一碗腌面一碗汤就上齐了,猪油炒制的肉沫伴着面的鲜香,再来一口热气腾腾的枸杞猪杂汤,汤里一定要有粉肠。吃上一口咸香软糯的粉肠是我一直光顾浪记的主要目的。笋粄也不错,木薯皮有点厚,如果是自家做的笋粄皮一定是薄到透明的,里面全是料。如果觉得汤太寡淡可以加点特制蒜蓉酱,美味加分。

如果是客家人在浪记吃面,还有一项福利,就是听服务员讲八卦。服务员有四五个,都是两鬓斑白的大妈,她们可是村里的情报中心,只有她们不想知道,没有她们不知道的事。一顿饭下来,听到的故事可精彩。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属于我的美食江湖只是布吉的冰山一角,真正的美食总是藏在街头巷尾,等着碌碌饥肠的有缘人去探索。


后记

早上7点,我提着饭盒袋走向地铁站,经过金麦糕点时,透明玻璃柜里陈列了不少刚烤出来的糕点。老板在揉面,老板娘在往烤箱里陆续添加半成品面包。三家超市非常默契的把当天新鲜菜品摆在C位,清一色的绿之间立着不同种类的价格牌,大多是5.98块左右,这是早市普遍的价格,晚市清货,青菜会降一点,普遍是3.98块。布吉街有不少包子店肠粉店会迎来一波早餐小高峰,蒸笼的蒸汽随着风一起飘向远方。

华灯初上,布吉街十字路口是我上下班必经之地,经过漫长的拥堵岁月,社区终于感知到了市民的需求,优化了红绿灯显示时间,人行绿灯70秒,车行绿灯100秒,大大改善了拥堵情况。

饭点的王者香牛肉火锅已经有不少客人光顾,火锅的阵阵香味吸引着碌碌饥肠的我,不免加快脚步,寻找我的晚餐目标。南都咖啡的灯依旧充满氛围感,蓝牙耳机适时的播放爵士乐,很难忍住不舞起来。大快乐店门口会有几个小学生目不转睛盯着店里的电视,屏幕是知名主播玩王者荣耀的转播画面。潮汕糖水小吃集合店又坐了几桌客人,基本是小情侣或者闺蜜。旺旺麻辣烫店的老板在忙着熬制高汤,已有几位客人拿起篮子点起了菜。莲花路两边陆陆续续支起了烧烤摊和炒粉摊,这边烧烤架上滋滋冒油,那边炒粉老板奋力颠锅,整条街灯火阑珊,炊烟袅袅。

属于布吉的故事还在演绎,属于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



  • 广告
    查看详情
~先加赏先享有版权分享...详情>
本文获得6100邻家币,详情如下:
  • 吴继磊
  • 2024-10-12 09:16:54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6000邻家币
  • 笑笑书生
  • 2024-10-11 11:34:57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6000邻家币
  • 刘小琴
  • 2024-10-09 15:18:07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6000邻家币
  • 映竹
  • 2024-10-09 09:20:40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6000邻家币
  • 赵赵
  • 2024-09-25 09:28:04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6000邻家币
  • 陈友涛
  • 2024-09-13 17:34:27
评论奖励1000邻家币,共计6000邻家币
  • 春风妙语
  • 2024-09-13 17:33:18
评论奖励100邻家币,共计100邻家币
猜你喜欢